×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夏日的宫殿(内含本坛八卦,非请莫入,哈哈)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回头谈谈娄烨的这一部电影,《颐和园》。

电影过后,在和娄烨面对面对谈的时候,观众席上有人问,你的电影为什么叫这样一个名字,颐和园?

娄烨的回答说,剧中人的最好日子,最难忘的时光,最幸福的片刻,最铭心刻骨的爱情,就是在颐和园的,所以。。。

跟我的理解比较相似一致,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发这个主题帖子的时候,取了个这样的总标题:

《颐和园》= Summer Palace

到我写这部观感的时候,就回译成[夏日的宫殿]。

《苏州河》用三重的迷惑来反思[自我身分认同],娄烨的这部《颐和园》,就是用长达十多年的爱恨交织,来表达自我身分认同迷惑当中,最敏感最激情最感人也是最伤人的部分,对爱情中自己的认同,和对爱情中爱人的认同。

这个回贴很有启发意义,[我们这些人还在讨论有没有馒头吃的时候,您已经再检讨花的香不够纯了。 -canadacanada(我来学习学习); 12:02 (66 bytes. #3215607@0) ]

大家都是凡妇俗女,大家都指望嫁人生女,大家都在柴米油盐,大家都在万丈红尘,经常是,一想到这些吃喝拉撒睡,就很容易把面包牛奶和鲜花烛光对立起来,把[吃馒头]和[花香]对立起来,洗洗涮涮之中,煎炒蒸炸之中,好像啥爱情,啥身分,啥认同,都是奢侈的豪华品一样,遥遥不可及,前生后世的事情,与己无关,不思量,不追究,不在乎。

也是无可奈何,无法思量,无法追究,无法在乎。

题外话又来了,看看这个坛子,看看[幸福家庭][情爱悠悠][心情随笔]板块,看看那些真实家庭,真实婚姻,真实人物,女女男男,真实故事,婚外性,婚前情,有时我都怀疑,就算是没有地老天荒的爱情,就算是没有心心相印的默契,就算是搭伙居家过日子,就算是育女生儿的互助组,合作社,床伴,真的值得使用那样苦大仇深的语气,那样恨之入骨的文字么?

爱得昏天黑地的时候,我们最常犯的错,就是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的身分位置,失去自我身分,爱情第一,爱人至上,以为万般宠爱寄予一身,今生有靠,自己身分如何,已不重要,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一旦激情褪色,尘埃落定,四顾茫茫,自己在哪儿呢?

一个迷失的人,说出再恶毒再损人的话,也就是可以理解的啦。

柴米油盐的日子,过得比白开水还谈的时候,我们最常犯的错,也同样是迷失自己,以为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我的身分认同,或者以为自我身分认同是与己无关的事情,但午夜梦回,轻轻捶捶发酸发疼的后备下腰,我是谁,我自己现在,是在哪儿呢?

你会思量的,你会追究的,你会在乎的。

跟你有关。

恰恰是电影《颐和园》之中的故事,有个正在花季的女孩,叫余虹,正是夏季,正是夏日,正是夏天,没有柴米油盐,没有煎炒蒸炸,有青春的萌动,有春情的勃发,有欲望,有追求,有探寻,所以,可以为年轻的自己,和为执着的爱人,修筑一个[夏季]的宫殿,所以住在夏日的宫殿,苦苦追问,苦苦追寻,对爱情的认同,对爱人的认同。

我个人对娄烨的提问有两个:

第一,你电影的编剧,有三个,其中有没有女性?

如果没有女性,你自己是编剧之一,你在编写剧本的时候,有没有自觉地意识到,你整部电影的视角,叙事的角度,是一个女性的角度,是在写一个女孩和男人的交往纠缠中,寻找一份自我身分认同的角度?

他有点意想不到地望了望我,笑了笑说,有个编剧是女的,倒是没有刻意从这个角度来拍电影。

第二,你看过电影《蓝宇》吗?有没有受到《蓝宇》的影响?64事件,正面全裸,爱恨交织,悲欢离合,甚至,有突如其来的死亡,在《蓝宇》中,都可以找到类似对应的东西。

他顿了顿,倒是非常爽快地回答我,他很喜欢《蓝宇》,非常非常的喜欢。不过,是涉及64敏感话题,或者正面全裸的敏感场景,都不是刻意为之,真的只是很想拍一部很好很好的电影,惹很少很少的麻烦。

一个低调的男人,才气冲天也一样内敛,如同收起佩剑的骑士。

=====================
非常感谢你的电影节邀请,也很高兴,我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同一部电影《颐和园》,而且,你也看过同一个导演的《苏州河》,这个坛子上,有你这样的朋友,也算是人生幸事吧。

你说,想和我一起聊聊这部电影,我也记在心中,写下这些,你先看着,我们再聊吧。

是的,我同意你说的,这部电影开始部分的摄影,可能是用的手提摄影机,四处晃动的随意拍摄,在大银幕上看这样晃来摇去的镜头,会看得人头昏脑胀的,但我个人理解,这也正是娄烨的精心刻意之作,毕竟,是大学的新生,那种青春期的骚动和狂热,跟镜头的狂乱,是不是很相配?

《苏州河》的影像其实也是同样的风格,因为是迷宫一样的找寻,自然要有迷宫一样的色彩和镜头语言,只不过,你看的是DVD,小屏幕上,这种摄影机的晃动,回归到了可以接受可以容忍的地步。

那个发表一个电影宣言的丹麦导演,拍的《黑暗中的舞者》也有这样快速移动摄影机的影像风格,到电影院看大屏幕,会恶心呕吐,看DVD小屏幕,会舒服很多。

香港的王家卫,电影镜头也是一贯的晃,不过,晃得慢些,小资大捧,定性是小资般的舒缓。

至于你看《颐和园》的时候,在电影院落的眼泪,在我心中,如珠如贝,熠熠生辉。

心是热的,血是红的,我们记着呢。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休闲娱乐 / 《颐和园》= Summer Palace
    • 电影节,娄烨,苏州河,自我认同(原创)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已经不止是一个闺中密友,感叹和抱怨我,花费太多的金钱时间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了,one singel ticket for $22, 以我平素对时装和护肤品化妆品的态度,对金钱和出去[腐败]的格色和孤寒,are you crazy?

      如今的电影一出门,啥时候都可以看的,就算是当红大热的电影,下了档期,去不了院线,再不济,也可以找个DVD看看,至于中国的第五代第六代的先锋前卫之作,要不就是惹政府不高兴,要不就是惹电影发行商人不高兴,最终的结局,多半都是殊路同归,放网上,让人一抓一大把,[当搂]吧。

      我对一年一度的电影节狂欢乐此不疲的最大原因,是电影过后,有机会跟电影制作人的做面对面的Q/A环节,倒不一定追星啦,导演才是电影的灵魂人物,而导演,多半跟通常意义上的时尚或美貌的所谓[星]不搭界的。

      《颐和园》的导演娄烨,已经是第二次来多伦多了,上次来,是他的《苏州河》,是我第一次看他的电影,那种与众不同的强烈电影影像个人风格,让我有惊艳之喜,也跟我的格色与孤寒比较惺惺相惜吧。

      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他的故事和人物,也就是他的电影主题。

      中国的本土电影,经历了革命题材好人坏人宏大叙述之后(连解放前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之类,连台湾李行白景瑞那一辈的导演,都不能例外免俗),经历了张艺谋陈凯歌之类的伪民俗伪传统的电影叙述之后,终于在娄烨他们这一代中国导演身上,我们看到小人物自己的内心观照,不仅仅是平民百姓生活的甜酸苦辣柴米油盐悲欢离合,更是有了些许关于[自我身分认同]的困惑与反思。

      当时还不是那么大红大紫的周迅,在《苏州河》中一人扮演了两个不同的角色,一个叫美美,一个叫牡丹,不要说我们观众在导演现实场景和回忆场景的穿插中,模糊不清谁是美美,谁是牡丹,怎么是美美,怎么是牡丹,就是那个四处找寻自己铭心刻骨小恋人的剧中男人,时时刻刻在自己的记忆中和现实中,混淆着,迷惑着美美和牡丹的相同和不同,他在苏州河畔和这个[真实]女孩周旋,却一直是寻找一个自己心目中的[映象]。而那个牡丹,或者美美,一会儿斩钉截铁地否认自己就是美美,一会儿又模棱两可地暧昧地默认男人的猜测,一样的迷惑,一样的迷茫。

      这是三重的困惑:

      观众的困惑(旁观者)
      男人的困惑(男人对女人的观照和欲望投射,[我者]对[他者]的观照)
      女孩的困惑(自我身分认同)

      其中最细致最动人的,就是女孩的自我身分的认同困惑。香港电影导演关锦鹏,因为细腻地表达了《阮玲玉》《胭脂扣》等等名片中,女性角色的心理,而被人唤作不是女性的女性导演,如今的娄烨,第一部长片,对女性的魅力心思就有如此惊人的细致刻划,我们有理由相信,后继有人,后生可畏,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想哪说哪,说句电影之外的题外话,其实[自我身分认同]的困惑与困境,对我们在加拿大的移民,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有意义的话题。

      这个坛子上,归与不归,好与不好,差不多都是[月经]帖子了,常提常新,表面看来是票子房子车子位子之类的,其实深层的东西,就是有个自我身分认同的问题。

      不仅仅是当一个中国人还是当一个加拿大人之类的爱国宏大叙事,更有不少事关自我身分认同的细致入微的内心观照,值得我们去思索。

      你的国籍是个身分,你的种族是个身分,你的肤色是个身分,在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种族的国度,已经够复杂够头疼脑胀的啦,如果再加上你的工作是个身分,你的职业是个身分,你的教育水平是个身分,你的经济收入是个身分,估计九头鸟也不够使了。

      所谓的移民之后的[文化休克],所谓的[找不到北],说的就是这种[自我身分认同]的困惑与困境。

      可惜,好像至今为止,还没见到从这个角度来深刻刻划移民[自我身分认同]的艺术作品,《北京人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也许是我的涉猎太少,不知道吧。

      在美国嫁了个洋人的严歌苓写《扶桑》,本来是个早期中国移民金山时期一个中国妓女的故事,但她的历史叙述之余,又时时刻刻从图书馆的故纸堆中,穿进钻出的功夫,倒是有些对书中人和写书者自己[自我身分认同]的思索和观照,成绩不俗。

      最有意思的是,她在书中给自己的女主人婆,安排了一个傻大姐一般个性和性格,好像一切都是随遇而安随波逐流,被骗,被卖,被捧,被红,都逆来顺受,都安之若素,都无动于衷,你想让这样的人自己主动的去反思观照所谓的[自我身分认同]困惑?

      以至于写书人不得不自己跳出来,来点反思,来点对[身分认同]困惑的表述。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好文,顶
      • 我们这些人还在讨论有没有馒头吃的时候,您已经再检讨花的香不够纯了。
        西方人那么多世纪都没有生存问题,所以生存根本不是问题;而我们能么?
        • 哈哈,to be or not to be, 其实还是洋人的原创喔,不是有不少论者已经论及么?资本主义也好,帝国主义也好,扩张侵略殖民的本性,好像就是[生存危机]使然也。其实,就算是一文不名的人,也一样有身分认同的问题。
      • 娄烨是六五年出身的? 看上去更象七五年的. 《颐和园》里描写的大学生活与我上大学时的差别还是挺大的.
    • 夏日的宫殿(内含本坛八卦,非请莫入,哈哈)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回头谈谈娄烨的这一部电影,《颐和园》。

      电影过后,在和娄烨面对面对谈的时候,观众席上有人问,你的电影为什么叫这样一个名字,颐和园?

      娄烨的回答说,剧中人的最好日子,最难忘的时光,最幸福的片刻,最铭心刻骨的爱情,就是在颐和园的,所以。。。

      跟我的理解比较相似一致,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发这个主题帖子的时候,取了个这样的总标题:

      《颐和园》= Summer Palace

      到我写这部观感的时候,就回译成[夏日的宫殿]。

      《苏州河》用三重的迷惑来反思[自我身分认同],娄烨的这部《颐和园》,就是用长达十多年的爱恨交织,来表达自我身分认同迷惑当中,最敏感最激情最感人也是最伤人的部分,对爱情中自己的认同,和对爱情中爱人的认同。

      这个回贴很有启发意义,[我们这些人还在讨论有没有馒头吃的时候,您已经再检讨花的香不够纯了。 -canadacanada(我来学习学习); 12:02 (66 bytes. #3215607@0) ]

      大家都是凡妇俗女,大家都指望嫁人生女,大家都在柴米油盐,大家都在万丈红尘,经常是,一想到这些吃喝拉撒睡,就很容易把面包牛奶和鲜花烛光对立起来,把[吃馒头]和[花香]对立起来,洗洗涮涮之中,煎炒蒸炸之中,好像啥爱情,啥身分,啥认同,都是奢侈的豪华品一样,遥遥不可及,前生后世的事情,与己无关,不思量,不追究,不在乎。

      也是无可奈何,无法思量,无法追究,无法在乎。

      题外话又来了,看看这个坛子,看看[幸福家庭][情爱悠悠][心情随笔]板块,看看那些真实家庭,真实婚姻,真实人物,女女男男,真实故事,婚外性,婚前情,有时我都怀疑,就算是没有地老天荒的爱情,就算是没有心心相印的默契,就算是搭伙居家过日子,就算是育女生儿的互助组,合作社,床伴,真的值得使用那样苦大仇深的语气,那样恨之入骨的文字么?

      爱得昏天黑地的时候,我们最常犯的错,就是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的身分位置,失去自我身分,爱情第一,爱人至上,以为万般宠爱寄予一身,今生有靠,自己身分如何,已不重要,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一旦激情褪色,尘埃落定,四顾茫茫,自己在哪儿呢?

      一个迷失的人,说出再恶毒再损人的话,也就是可以理解的啦。

      柴米油盐的日子,过得比白开水还谈的时候,我们最常犯的错,也同样是迷失自己,以为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我的身分认同,或者以为自我身分认同是与己无关的事情,但午夜梦回,轻轻捶捶发酸发疼的后备下腰,我是谁,我自己现在,是在哪儿呢?

      你会思量的,你会追究的,你会在乎的。

      跟你有关。

      恰恰是电影《颐和园》之中的故事,有个正在花季的女孩,叫余虹,正是夏季,正是夏日,正是夏天,没有柴米油盐,没有煎炒蒸炸,有青春的萌动,有春情的勃发,有欲望,有追求,有探寻,所以,可以为年轻的自己,和为执着的爱人,修筑一个[夏季]的宫殿,所以住在夏日的宫殿,苦苦追问,苦苦追寻,对爱情的认同,对爱人的认同。

      我个人对娄烨的提问有两个:

      第一,你电影的编剧,有三个,其中有没有女性?

      如果没有女性,你自己是编剧之一,你在编写剧本的时候,有没有自觉地意识到,你整部电影的视角,叙事的角度,是一个女性的角度,是在写一个女孩和男人的交往纠缠中,寻找一份自我身分认同的角度?

      他有点意想不到地望了望我,笑了笑说,有个编剧是女的,倒是没有刻意从这个角度来拍电影。

      第二,你看过电影《蓝宇》吗?有没有受到《蓝宇》的影响?64事件,正面全裸,爱恨交织,悲欢离合,甚至,有突如其来的死亡,在《蓝宇》中,都可以找到类似对应的东西。

      他顿了顿,倒是非常爽快地回答我,他很喜欢《蓝宇》,非常非常的喜欢。不过,是涉及64敏感话题,或者正面全裸的敏感场景,都不是刻意为之,真的只是很想拍一部很好很好的电影,惹很少很少的麻烦。

      一个低调的男人,才气冲天也一样内敛,如同收起佩剑的骑士。

      =====================
      非常感谢你的电影节邀请,也很高兴,我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同一部电影《颐和园》,而且,你也看过同一个导演的《苏州河》,这个坛子上,有你这样的朋友,也算是人生幸事吧。

      你说,想和我一起聊聊这部电影,我也记在心中,写下这些,你先看着,我们再聊吧。

      是的,我同意你说的,这部电影开始部分的摄影,可能是用的手提摄影机,四处晃动的随意拍摄,在大银幕上看这样晃来摇去的镜头,会看得人头昏脑胀的,但我个人理解,这也正是娄烨的精心刻意之作,毕竟,是大学的新生,那种青春期的骚动和狂热,跟镜头的狂乱,是不是很相配?

      《苏州河》的影像其实也是同样的风格,因为是迷宫一样的找寻,自然要有迷宫一样的色彩和镜头语言,只不过,你看的是DVD,小屏幕上,这种摄影机的晃动,回归到了可以接受可以容忍的地步。

      那个发表一个电影宣言的丹麦导演,拍的《黑暗中的舞者》也有这样快速移动摄影机的影像风格,到电影院看大屏幕,会恶心呕吐,看DVD小屏幕,会舒服很多。

      香港的王家卫,电影镜头也是一贯的晃,不过,晃得慢些,小资大捧,定性是小资般的舒缓。

      至于你看《颐和园》的时候,在电影院落的眼泪,在我心中,如珠如贝,熠熠生辉。

      心是热的,血是红的,我们记着呢。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六四情节其实跟故事发展基本没什么关系.它的焦点我看不在政治,而在里面那种疯狂大胆赤裸裸地情爱,而且没完没了.放到后来,台下都一片窃窃私语.就冲这点,这片子也肯定要被禁.情节发展也十分沉闷,退场的不少,没有咱们国人,还是都给面子的.
      • 是啊,没看之前,我在(#3190049@0)这个帖子中,好像还挺把六四情节当回事儿的,看了之后,我还是把感想#3215990@0,放在[休闲娱乐]板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