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1d53QiAWpTLj3IsVXJH96g
说一下昨天文章的后续。那位跳楼的女生,在医院治疗,脱离了生命危险。消息来源是当事房东微博。
某高档小区的“立约”,我经过核实,证实是真的,据说签字的业主占大多数。
当然,就像很多读者留言所说的那样:即便业主都愿意“居家隔离”,也未必能够实现,这还取决于地方政府的防疫政策,是否能够调整。
今天听到一段20分钟的录音,是一位上海男性市民和疾控中心女“领导”(可能是科长)的对话,再次谈到了这个问题。
说实话,我听后有点感动。那位疾控中心“领导”,是一位专业人士,她回答问题非常耐心,中间一度笑了起来。
相比于录音传递的“防疫策略”,我更喜欢她的笑声。那是真实的、温暖的,完全脱离了“文件式”语言。
这位男士的父母,现在酒店隔离。“前天”做了核酸,健康云上的结果是阴性,但是“今天”接到疾控中心电话,说是阳性。这让他非常愤怒,也让他茫然,不知接下来怎么做。
他中间讲到,父母年事已高,这次疫情没少折腾。被拉走集中隔离,在寒风中站了2小时,后来还是一群年轻人“砸开”大门,老人才安排进隔离酒店。
听得出来,他在崩溃的边缘。他非常激动,语速很快,但是却又有很强的自制力,还算彬彬有礼。
开始这位“科长”有点敷衍,让他去打12345投诉健康云。不要说很难打进去,即便打通,也无济于事,得到的答复大概率是“感谢反映问题,要调查后回复”,最终也会不了了之。或者最后又给你一个疾控中心电话。
听了一会儿抱怨,这位科长破防了。她敞开心扉,不是作为“岗位人”,而是作为一位专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疾控、健康云、医疗机构,现在都是各自为政,非常混乱;
家里老人尽量不要去方舱医院,居家隔离观察就好,无症状休息三五天就好了;
如果120来拉老人强制隔离,让他们出示老人“阳性”的证明,他们大概率拿不出来……
关于“有用的知识”,其实就是“无症状和轻症”,居家隔离是更优的选择,因为这个病也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像对付感冒那样就可以扛过去。
如果都弄到方舱医院,条件很差,也不会有什么治疗,反而不利于病人康复。
应该说,作为疾控部门的专业人士,这位“科长”的说法,并没有超过之前张文宏在微博上说的那些内容。
不过,她说话的情景不同了。现在是上海的危急时刻,即便把无症状都拉到方舱医院,也没有那么多铺位;即便是“统一隔离”,条件也不具备。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人反映有“阳性朋友”几天没人理,事实上就是在家隔离。
看一下社交媒体上在医院集中隔离的婴儿吧。一个婴儿车里睡两三个,没有父母陪伴。网上传言,有200个婴儿隔离在一起,只有几个护士在照顾。
一直等待有关部门对“200婴儿集中隔离”进行辟谣,但是反而看到不断有人证实。希望这些孩子不要出任何问题。
这就是危急时刻,最脆弱的婴儿和最危险的老人,缺乏有效照顾。这种安置办法对人健康的损害,不会比奥密克戎更低。
可以说,这位疾控中心“领导”在录音中透露的内容,再次强调了常识。她在电话中说,作为专业人士,她已经反映过N次了,但是没人听。
就在昨天,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陈尔真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了居家隔离的可能性,他说前提之一是,要依赖于市民的自律,因为居家隔离的时候不乱跑,就不会传给别人。陈尔真代表的不是“政府”,而是作为专家在发言。
这就是真实的“上海共识”,在录音中我们听到了这种共识,而录音的广泛传播,更是说明了这种共识是真实存在的。
向这位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致敬。她知道自己的话被录音,而且明确表示可以传播出去,那样能够让社会听到。她知道这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但是至少在那一刻,她决心承受这种后果。
她的平静和笑声中有着某种力量。毫无疑问,这种力量就是真正的市民精神的体现:信任彼此,相信市民可以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问题。
下面是我的新书《成都的细节》的广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