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方方面面看印度--它是什么样的邻居?
印度:封闭的民主国家?
记者 吴鑫
“印度有三种经济,一种是信息技术推动的新经济,一种是砖瓦泥匠代表的旧
经济,还有的一种就是老牛车代表的更加陈旧的经济。”印度现任财政部长亚什万
特·辛哈这样总结印度经济。许多印度IT精英们经常会体会另一种传统和现代的结
合——穿着新潮西服、打着领带、开着轿车、住着别墅,可婚姻还是父母包办,更
要顾及种姓。
在传统色彩浓厚的亚洲,许多国家都在传统和现代的挤压中踯躅前行,印度的
不同之处在于,每一个印度人都信仰宗教:都是印度教徒、穆斯林,或是其他教徒,
脑海中固守印度教传统中的不平等的种姓制度的人们平等地享受着现代民主,这在
印度成了现实,传统和现代的挤压也因此表现得更为突出
教派冲突
2月27日,18岁的穆斯林姑娘阿弗莎娜刚听说一群伊斯兰教极端分子纵火焚烧
印度教徒乘坐的火车并造成58人死亡的事件时,便感到了恐惧,因为她知道报复即
将到来。第二天,2000多印度教徒聚集在她生活的小镇上,阿弗莎娜急忙带着5岁
的弟弟逃到印度教徒邻居家中。在邻居家屋顶,她看见她父母被揪出来浇上汽油,
随后汽油被点燃……她的四个姐妹被扒光衣服遭到强奸,最后也难逃一死。整个小
镇几乎所有穆斯林的房屋都在燃烧。几小时之后,邻居告诉她现在安全了,可以回
家了。但这是个骗局,在一个巷子里她遭到了攻击。“我能看清所有的人,我认识
他们中的每个人,他们都是我的邻居。”当她拽着弟弟奋力逃离时,被浇上汽油的
衣服已经点燃。她试图爬上一堵墙时,弟弟突然脱手。在墙上,她亲眼目睹了弟弟
被活活烧死。
这是美国《时代》周刊一篇名为《杀害邻居》文章的开头,记者在医院里采访
了当时仍在救治的阿弗莎娜。阿弗莎娜是今年2月底发生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印度教派
冲突中的一位普通受害者,这场近10年来最严重的暴力冲突迄今已经造成了超过700
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穆斯林,而且至今仍有零星的暴力冲突消息传出。
遭纵火的火车上的印度教徒事发前在北部小镇阿约提亚参加了圣火仪式,准备在
巴布亚清真寺遗址上兴建一座罗摩庙。1986年,建于莫卧儿王朝的巴布亚清真寺重新
开放,等于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因为印度教徒认为,那里是印度大神罗摩的出生地,
暴力冲突因此不断。1992年,巴布亚清真寺遭到一些印度教徒纵火烧毁,引发伊斯兰
教徒与印度教徒间长达几个月的大规模宗教冲突,导致3000多人死亡。
印度是个多宗教的国家,根据1991年统计,印度教徒占82.4%,伊斯兰教徒占12%
左右。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锡克教徒、基督教徒都曾发生过
规模不同的暴力冲突,但最严重的还是与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冲突。
“从宗教和历史上看,印度教是南亚次大陆本土形成的宗教,伊斯兰教则是随着
伊斯兰教势力的入侵传入次大陆北部的,许多印度教徒因此认为伊斯兰教是侵略者的
宗教,穆斯林统治印度是印度教徒的耻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孙士
海研究员说,“伊斯兰教与印度教在意识形态和生活习俗上大不相同乃至相悖,比如
对牛的态度上,印度教认为牛是圣物,而穆斯林要吃牛肉。有些冲突被挑起来的原因
居然是在印度教的寺庙门口扔来一个血淋淋的牛头。印度教徒认为穆斯林是不洁的,
从文化上就加以排斥。这是两大宗教难以和睦相处的根源。”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实行的“分而治之”的政策加深了两个教派之间的仇视和不信
任。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1000多万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分别迁徙到印、
巴,伴随着100万人的种族屠杀,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教派间的暴力冲突,尤其是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有时还会引发印度
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之间的紧张局面,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更是如此。”中国社会科
学院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江亦丽告诉本刊记者。
种姓冲突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时候,江亦丽还向记者提及了自己在德里大学攻读博士学
位时身边发生的一些情况。“大学里谈恋爱的很多,可是成功的非常少,主要原因之
一就是种姓制度的制约。”江亦丽说,“种姓制度虽然从印度独立那天起就在法律上
被宣布废除了,但在事实上它并没有被消灭,尤其是在许多农村地区,各种形式的歧
视依然盛行。几乎每天在印度报纸上都能找到低种姓人被打被杀的消息。”
1993年,在离德里仅100多公里的印度农村,两个低种姓的男孩和一个高种姓的
男孩诱拐了一个高种姓的女孩外出,几天后回来,两个低种姓男孩被活活打死,高种
姓的男孩却安然无恙。这是江亦丽给本刊记者回忆当年从报纸上看到的一个例子。
印度教徒主要有四大种姓: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和统治者)、吠舍(商人)
和首陀罗(体力劳动者和奴仆)。在这四个种姓的基础上,印度社会已经发展演变成几
千个亚种姓集团。四个基本种姓外还有一种属于“不可接触者”的贱民种姓。贱民种
姓也有几百个。每一个印度教徒一出生便隶属于其家庭的种姓,其社会地位终身难以
改变。这是一种典型高度制度化的不平等。一般来说,种姓的职业世袭不变,不同种
姓交往乃至通婚都严格受限。印度众多的种姓中,低种姓的占了绝大多数。他们处于
社会最低层,不仅经济地位低下,而且备受社会歧视和压迫。
“许多城里人不愿谈及种姓制度,但农村里还是很盛行。很多高种姓的印度教徒
甚至认为贱民不是印度教徒,尽管贱民也信印度教。”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尚会鹏教
授告诉记者,“种姓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四大种姓与贱民之间的矛盾,四大种姓之
间矛盾相对少一些。”
尚会鹏90年代初期在印度的南部农村考察时采访过一家“贱民”——哈里真,他
家4口人,只靠丈夫给一家商店当伙计每个月150卢比的收入。他家的房子与其实说是
房子不如说是草棚:四周用木棍撑着,没有墙壁。为防止暴雨时雨水流进屋里,周围
用泥土堆起一道2尺高的矮墙。里面铺一层沙土,人就在上面休息和睡觉。几件炊具、
一个破铁皮箱子,以及绳子上挂的几件衣服,这就是全部家当。
令尚会鹏惊讶的是,他们对现状并无抱怨。尚会鹏问女主人难道不羡慕村里的
有钱人吗?女主人说不羡慕,因为他们是高种姓,自己是低种姓。女主人说,她不
觉得神是不公平的,因为“我们同他们(富裕的高种姓)的差别是前世决定的”。
在这个村子里。村中的浴场和火化场是按种姓分开使用的。婆罗门的浴场在上
游,下游约250米才是非婆罗门的,再往下游50米,才是哈里真的浴场。婆罗门的
解释说,流动的河水是洁净的,只有让哈里真下游洗才不会污染婆罗门。婆罗门说
哈里真对神不虔诚,死后也不能和他们在同一个地方火化。
由于种姓对立根深蒂固,加上高种姓对于低种姓的剥削,高低种姓之间的矛盾
已经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暴力冲突。在比哈尔邦,种姓之间的集体屠杀事件从1971年
报道的第一起到1999年2月共发生了59起,死亡人数达400人左右。“一些高种姓集
团为了对付贫穷农民组织的‘夺地运动’和‘抢收地主庄稼’还建立了自己的私人
武装。”孙士海介绍说。
在印度,婚姻严格限制在同一种姓中,男子可以娶种姓稍低的女子,但这叫送
婚。女子出嫁,女方家里必须要付出昂贵的嫁妆,这也叫嫁妆制度。种姓越高嫁妆
越昂贵。嫁妆也随着男方的地位、受教育程度而变化。“一个留英博士男婆罗门如
果要娶妻的话,对方的嫁妆可能要100万卢比。”“在印度生女孩比生男孩的压力
要大得多,将来付出的嫁妆是一个家庭沉重的负担。”江亦丽说,“在一些城市里,
一些堕胎私人诊所打出的广告语就是:今天你花400卢比,将来可能会省40万卢比。
据说,印度的男女比例已经失调。”
现代化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冲突的总趋势是越来越频
繁,规模越来越大,涉及地区也越来越广。据统计,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
暴力冲突1975年238起,1980年427起,到1985年时增加到500起,死亡人数也由
1975年的110人增加到1980年的278人。而且,教派冲突过去多发生在北印度,现在
已经扩大到南印度,而且有蔓延趋势。与此同时,种姓冲突也在增加。
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急剧增加的深层次原因何在?“印度传统社会被普遍认为
是比较宽容的社会,但在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各种社会集团的利益冲突更加突
出,对经济政治权力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不同社会集团之间越来越不宽容。”孙士
海说。
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写道:“现代化是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
因为纯正的传统社会虽然贫穷愚昧,但却稳定。贫穷的国家出现动乱,并非因为他
们贫穷,而是因为他们想致富。”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张敏秋教授介绍说,印度独立后前30年经济增长率仅
为3.5%,被人戏称为“印度教的增长”。90年代以后,印度经济才进入高速增长期,
但一边是现代化,一边是传统的社会结构,贫富两极分化的局面没有得到很好控制,
目前按印度官方的说法有26%的人处于贫困线以下,然而按世界银行的统计标准,
这一数字仍有44%左右。
“真正参与教派暴乱的很多人都是失业状态的贫穷的城市青年,很多人来自贫
民窟。所以这和整个社会的生存状况关系很密切。”孙士海说,“在印度的每个城
市都有大量的贫民窟。很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只好来到城市,靠打工生存,失业半
失业的青年很多。他们根本没有房子,全是窝棚,塑料的,没有任何卫生设施,到
处是污水。”
印度教复兴
早在骚乱刚开始时候,媒体就开始批评瓦杰帕伊政府没有提早采取措施,而是在
骚乱蔓延后才让军队介入。布鲁金斯学院的研究员斯蒂芬·科恩在《金融时报》发出
警告,印度人民党面临巨大的挑战,瓦杰帕伊必须尽早取缔那些危险的印度教激进组
织,并要求古吉拉特邦执政的印度人民党人辞职,因为他们表现了对印度教激进分子
的同情。
“具有浓厚民族主义情绪和印度教色彩的瓦杰帕伊的印度人民党就是靠打教派主
义牌起家的。它通过唤起民众对印度教传统文化的宗教热忱和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而
赢得政治上的支持。1982年该党在印度人民院选举中只有两个席位,由于利用罗摩庙
址和巴布里清真寺之争大做文章,异军突起。”江亦丽说,“近年来,以瓦杰帕伊为
首的温和派为照顾其他政党的利益,教派色彩有所淡化,但初衷未改,去年,瓦杰帕
伊称修建罗摩庙是一个‘尚未完成的任务’,引发了批评。”
孙士海也对记者提起,1990年他在伦敦从宾馆的电视里看到现在瓦杰帕伊政府的
内政部长阿德瓦尼参与战车游行的场面。“1989年,BJP参加了阿约提亚寺庙之争引
发的冲突。1990年的战车游行为了建罗摩庙造声势,以掀起印度教徒对于宗教的狂热
和感情。”孙士海说,“鼓吹‘一个印度一种宗教’的世界印度教大会相当于印度人
民党的理论制造者,取缔印度教激进主义组织短时间内比较困难。”
显然,印度人民党的崛起是80年代以来印度出现的强大的印度教复兴思潮的产物。
随着印度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西方国家的资本和商品纷纷涌入,
印度的民族工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与此同时,印度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也在前所未有的规模上遭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捍卫印度教传统文化和经济
民族主义的思潮比以往任何时候表现的更为强烈,国大党主张的社会主义和世俗民族
主义的意识形态也更容易被宗教民族主义所取代。一种新的印度教认同正在确立。
吉利斯·凯伯尔认为,这种“认同”是对现代化造成的紧张状态和异化状态的反
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分析宗教极端势力的复兴时说,
在现代化的作用下,随着经济、军事、政治力量的增长,社会中的个人会出现异化和
认同危机,这是导致文化和宗教复兴的原因。
在身处李光耀所谓的“在一代和两代人的时间进行工业化的农业社会”的印度,
人们从农村移居到城市,脱离了他们的根基,面对着一套新的关系,他们需要一套新
的道德规范来赋予他们意义感和目的感,不论是主流的还是原教旨主义的宗教,都满
足了这些需要。正如拉吉斯德布里所说,宗教对于他们,不是“人民的鸦片。而是弱
者的维他命”。
除了那些城市移民,参与宗教复兴运动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新中产阶级。印
度教复兴主义的积极分子常常是“成功的商人和官员”,印度新闻界称他们为“身穿
藏红色衣服的雅皮士”。90年代初其支持者越来越多地来自“印度稳健的中产阶级印
度教徒——商人和会计师、律师和工程师,以及来自高级文官、知识分子和新闻记者”。
民主政治
“我到现在还不知道为了证明参加过选举而在指甲上涂的那种东西是什么原料,
但是真的好几天都洗不掉。”孙士海向记者回忆当年考察印度民主选举。由于印度进
行统计和身份确定的技术比较落后,投完票的人都在手指甲上涂上一种颜色,几天之
内洗不掉。
孙士海介绍说,由于印度有着40%的文盲率,远远高于中国,选举时常常不得不动
用一些很有意思但很实用的方式。比如,用豆子代表某个党派,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
党。或者,用各种符号来代表不同政党。比如印度人民党用“油灯”,国大党以前用过
“两头牛拉犁”,后来国大党还用过象征着佛陀的“手”,其他党派有的用“狮子”、
“猴”等。
独立后的印度仿照西方国家的模式建立了议会民主的政治体制,每一次民主选举
都通过合法程序进行政权交接。民主印度的政权交接非常平稳。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
家开展民主选举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印度却做成了,而且基本上延续了50多年没有动
摇,中间只有在1975年到1977年间英·甘地实行了长达两年的紧急状态,这被印度人
视作民主进程中的污点。不过在之后的大选中,英·甘地落败,从一个侧面也证明了
民主观念深入民心。
虽然民主在印度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政治体制,但其政制的质量却并不高,现
代政治制度与传统社会结构之间的矛盾使印度的政治发展产生诸多弊端,因为毕竟印
度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社会结构改造,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社会结构,这使印度成为
“民主政治体制下的软国家”。
“印度的议会民主体制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选票政治。”孙士海说,“选举的竞
争性使各种社会集团都在为获取政治权力去争取选民,即使那些原来在政治上消极或
者被排除于政治活动之外的社会集团也被动用起来卷入国家政治,从而使印度成为高
度政治化的国家。”
在这个有众多种族、语言、宗教、种姓构成的多元社会中,不同的社会集团在争
取和维护自己利益的过程中不断积聚并形成了各自的政治势力。长期以来,政治宗教
化、种姓化和地方化已经成为印度政治发展的显著特点。
比如种姓进入了民主政治下的政党和选举体制,使本来是一种身份和等级集团的
种姓,发展成为利益集团。各党派利用种姓集团的利益拉帮结派和拉选票,使种姓成
了印度目前政治体制的基础。
由于种姓进入党派之争和选举政治,这几年里,每次选举前后都有种姓暴力发生。
这种现象违背了尼赫鲁等政治家们主张的世俗民族主义的愿望。“尼赫鲁的理想不仅
没有实现,各种传统社会势力的集团意识、组织性和内聚力反而得到惊人的加强。”
孙士海说,“在当今印度的政治舞台上,代表不同宗教、种姓和地方——种族的政治
势力正在崛起,并使印度的政治力量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经济改革
印度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本质上是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但西方
资本主义化并不是它的惟一内涵。印度执行的是混合经济体制:公有与私营混合,计划
经济和自由经济混合。
“印度是在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对经济干预和管制最严格的国家。”孙士海说,
“很多产业领域都有许可证制度,严格限制能够纳入公司法的企业参与生产。”
《金融时报》分析说,印度商品市场错综复杂的规章制度和许可证制度每年给国家
的国民生产总值造成了2.3%的损失。
印度的经济改革始于90年代初国大党拉奥政府,只在6种工业——烟、酒、军火、
爆炸物、剧毒化工品、药品中保留许可证。拉奥的改革引人注意的另一个方面是,开
始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因为同其他一些计划性强的发展中国家一样,被尼赫鲁誉为“现代印度的神庙”
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差、亏损严重,日益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金融时报》说,
印度国有电力公司电力损耗超过40%,私人电力公司的电力损耗仅为10%。同样处于亏
损和低效状态的国有制限制了印度的劳动生产率,它仅为美国的8%、俄罗斯的50%。
“拉奥政府上台后执行的从国有企业撤资,开始时是为了中央政府增加财政收入
弥补财政赤字,被私有化的都是那些盈利的国有企业,没有完全引入竞争机制。”张
敏秋说,“1998年以后的撤资主要都是亏损的企业,为了减轻国家负担,也是为了盘
活国有资产,撤资类似于国有股减持,减少国家对企业的控股。”
《印度经济时报》报道,2000年底政府决定将国家铝业公司(BALC)的51%的股权
卖给一个私营企业。陷入严重亏损状态的国家铝业公司共有四个分厂,但只有一个运
转。然而,2001年3月初,1200名工人开始在厂门口示威决定无限期抗议。10天后,
参与抗议的工人连同家属已经达到2500人,进入4月开始罢工,造成当月铝产量下降。
年底,最高法院作出判决维持私有化,但中央政府撤资部部长邵乌里发表评论说:“尽
管最高法院已经作出了最终判决,但是反对派反对国有企业的撤资还是会继续下去,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我们的体制现在是:任何人只要写一封信就能
把正在进行的事情暂停下来。”
“在民主制度的印度,国有企业的改革可以尽可能地透明,比如说专家学者记者
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对一家公司的评估上不会出现大的侵占国家财产的问题,但这
种民主的议事方式,使印度的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缓慢。”张敏秋说,“2001年计划撤
资1200亿,结果只完成了600亿左右,也就是一半。”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复杂的民主政治限制了政府效率,制约了合理的政治决策。
和东亚一些国家的“权威政治”相比,长期以来,印度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G.缪尔
达尔将以印度为首的实行“民主的计划化”原则的南亚国家的政府虽然制定了经济计
划,却没有具可操作性的实际程序来支持其计划。而经济活动不仅仅由市场制度组织,
在很多情况下,是由行政权威直接组织的。
大象的速度
3月17日,印度西北部城市Jaipur。在一家旅馆专门为大象举行的募捐活动中,
一头名叫巴哈杜尔的公象和他的伴侣母象拉克西米共同用它们的象鼻将一块帆布喷成
彩色的画。这幅画随后被拍卖。拍卖所得将用于这个城市总共60头供旅游者们骑玩的
大象的健康保护。并不是每头大象作画都可以拍卖出好价钱,巴哈杜尔是美国前总统
克林顿去年卸任后私人访问印度为印度地震募捐时曾经骑过的。美国民主党人克林顿
不忘党派斗争,当时还开玩笑说,他把美国共和党的象征——象压在了身下。孙士海
曾经去过印度多次,他也骑过大象,而且时间比克林顿还早,至于是不是这头大象,
却无从考证。然而,在孙士海的眼中,大象有另一种含义。
“英国《经济学家》以前曾有个封面文章叫《笼中虎》,说明印度的发展潜力很
大,只要除去一些限制,可以像东亚那些小虎小龙一样。”孙士海说,“我认为,与
其说印度是头虎,不如说印度是头大象,因为它实在太庞大了,不仅面积大,人口也
很多,去年8月已经超过10亿,到2025年将超过中国的人口。印度的各种问题又太多,
比如教派冲突、种姓冲突,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而且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很
有可能继续激化。印度因此仍将在现代化道路上步履蹒跚,行走缓慢。这点连印度人
自己都不否认。”
但是,孙士海不愿意对印度发表其他的评价。“对印度的任何评价都是正确的,
但是相反的观点可能也是正确的,这个国家太复杂了。”孙士海说。-
IT印度
在印度,信息产业的发展,为通过扩大中产阶级来实现经济增长提供了一条途径,
然而,结合印度的国情,印度政府将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是一个极为
矛盾的现象,人们担心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会形成所谓的“畸形经济”——
“北京已经派了100名间谍到印度的各个科技中心刺探情报。”《商业周刊》报
道说,这个传言在印度流传。在印度议会,人们几乎没有一天不谈到中国的威胁,现
在,威胁主要来源于经济竞争。对在IT产业上远远领先于中国的印度来说,保持这种
领先地位自然是重要的。该周刊说,去年,印度政府禁止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雇用
的中国工程师到印度接受培训。许多人还记得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1997年在
访问印度时说的那句话:“21世纪的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欧洲国家,而可能是
印度。”事实上,印度在信息技术产业上的发展的确令人瞩目。
1986年,印度电子设备部设立了软件开发局,这成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契机。
1991年实现经济自由化之后,外资企业纷至沓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企业纷
纷委托印度进行程序设计。以这种业务外包型开发体制为中心,印度的软件业迅速发
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企业将印度作为研究和开发基地。
印度的软件产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据2001年10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发的技
术评价标准SEI-CMM指标,全球共有58家公司获得了最高分5分,其中印度企业占了32
家。目前,在1997年美国《财富》杂志500强中,有158家企业委托印度的软件企业开
发新程序。
到2000年底为止,印度的软件产业从业人员约有41万人,预计2008年时将达到220
万人。这种技术实力得益于印度充实的理工科高等教育,印度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更是
国内外信息技术企业争抢的对象。
《日本工业新闻》分析说,印度的软件之所以能获得世界各国的交口称赞,潜在
原因是:成本低;有很多能够使用英语的优秀技术人才;可以利用与美国的12小时时差,
不分昼夜进行开发。
印度现在是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占世界份额的18.5%。软件工业已成为印度出
口产业的支柱。软件产值平均年增长50%,生产的软件中60%用于出口。1999~2000年
度出口值达40亿美元,2000~2001年度产值约86亿美元,出口近63亿美元。
印度全国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主席梅赫塔说,有把握完成2008年软件产值870亿美
元和软件出口500亿美元的指标。那时,软件产值将占GDP的7.5%,软件出口占印度出
口总额的35%。
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说过:“信息技术是印度增长最快的部门,在增加就业、增加收
入和增加出口方面有很大潜力,并能为数百万妇女提供就业机会。”-
跛足的大国:
印度军事的雄心与现实
记者 蔡伟
印度核力量的目标
2001年12月12日印度从钱迪普尔导弹发射场向孟加拉湾发射了一枚改进型“大地”
地对地弹道导弹。尽管印度国防部发言人曾表示“发射过程无懈可击,导弹准确地击中
预先设定的靶点”。并强调这枚导弹可以携带核弹头,然而国防大学外军教研室主任张
召忠认为,印度目前实际上并不具备真正的核战争能力。
中国核武器专家郑治仁指出,印度的核战略是以核威慑作为国家威慑力量的支柱。
郑治仁在其所著的《印度核战略》一文中指出,印度国家安全研究会的一位教授撰文
认为,“印度的核武器将不得不以打击敌人的大城市为目标。例如为了威慑中国,就
必须将北京及其东部、东南和南部沿海的工商业中心、包括香港和上海作为首选的打
击目标”。此次印度采购幻影战斗机可以视为印度试图迅速完善核武器投放能力的一
种努力。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称,印度正研制射程3500公里的“烈火—Ⅲ型”导弹以
及可携带核弹头的海基导弹,并计划部署装备有核武器的潜艇。而美国国防部《国防
新闻》透露,印度在2002年1月试射了“苏里亚”洲际弹道导弹,其射程达5000公里。
到2003年,射程为1.2万公里的“苏里亚Ⅱ型”也将问世。印度装备这种导弹后,理
论上,世界所有国家都将处于印度的核威慑内。
军事科学院外军部研究员万伟告诉记者,从目前美国和印度的军事合作来看,美
国已经默许了印度的核能力。2002年1月26日,印度在庆祝独立55周年阅兵式上,向
世人展示了刚刚进行过试射、射程达2500公里的“烈火—Ⅱ型”导弹,而此时正值印
度陈兵印巴边境。对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原海军指挥学院教授宋宜昌指出,印巴
冲突中,无论印度装得多么像无辜的受害者,印度仍然是主动的一方。“一句话,在
战争的实力和潜力上,印度均占有压倒优势。”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内特3月19日曾表示,眼下南亚爆发核战争的危险甚于以往
任何时刻。
常规军力的现状
万伟指出,尽管核武器是印度孜孜以求的王牌,但在常规武器方面,印度不仅对
巴基斯坦拥有优势,在面对中国时也仍具有绝对的局部优势。万伟指出,2001年12月
的美印“防务政策小组”会谈中,美方对印度提出的一系列军备购买清单通过“逐项
审议”方式,最终确定满足印度提出包括LCA战斗机关键部件、“寻火者”武器定位
雷达系统、P-3C“星座”海军巡逻侦察机、C-130运输机和地面电子传感器等7项装
备。此外,美国政府还已批准向印度出口20种武器系统的许可证。万伟强调:“这是
自1965年印巴战争结束以来美国首次向印度大规模出售武器。”
与中国相比,虽然印度在前苏联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帮助下也基本建立了完整独立
的军事工业,但张召忠表示,“印度的工业水平和制造能力比我国至少落后十年以
上”。张召忠曾经于2001年随一个军事代表团前往印度,参观过印度最大的孟买造
船厂,“我曾经上过十几个国家的数十艘不同类型的战舰参观,但登上印度舰艇却
还是第一次。看过这艘舰艇(印度国产的新型护卫舰‘恒河号’)之后,我更坚定了
自己的判断”。
去年11月22日,印度海军的一名高级官员在谈到有关印度是否接受并改装俄罗
斯“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一事时表示,印度海军还不能确定整个项目
计划是否可行。他透露,印度海军已经通知国防部,海军没有能力对该舰进行必要
的修理与维护,因为印度本国海军不具备对航空母舰进行修理与维护的能力。在空
军方面,尽管印度具有中国无法想象的自由获取西方战斗机的优势,但印度工业界
人士表示,即便是在今天,印度依然无法自行生产其老旧的米格21战斗机的某些关
键部件。
据美国最近一期《国防新闻周刊》报道:印度计划在未来15年内,从财政预算中
拿出950亿美元的专用资金用于对其军事力量更新和现代化。该刊引用一位不愿意透
露姓名的印度国防部官员的话说,这笔军事拨款的大部分将用于发展印度空军。去年
8月9日印度官方称,由于各种事故,印度在过去的3年内损失了71架军用飞机。
“印度目前仍是一个农业大国,工业化特别是自动化水平还非常低。至于信息化
水平,虽然软件工业一支独秀……但它不能代表印度的国家信息化水平。”针对印度
引以为傲的软件工业,张召忠指出,印度人告诉他,在印度,普通家庭很少拥有计算
机,几乎没有人上网。
美印军事合作:利益与矛盾
尽管长期以来印度军队的武器来源主要是俄罗斯和欧洲国家,但美印军事合作带
给印度的好处非常明显。以色列向印度出售预警机就非常能说明问题。2000年3月,
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印期间两国签署旨在美印之间建立“牢固的、政治上有建设性的、
经济上有效益的”新型伙伴关系的《美印关系——21世纪展望》框架协议。布什上台
后宣布将取消对印度的制裁措施,而印度则由反对转而支持NMD计划。“9·11”事件
后,美国出于反恐战争的需要,将其南亚政策朝印巴平衡方向调整。万伟告诉记者,
2001年底,美印两国成立了联合反恐怖中心。该中心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是美国设
在亚洲最大的间谍机构。近期,美印双方还将讨论签署《军事信息总体安全协议》,
以加强两国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合作。
今年1月14日《印度周刊》上《印度鹰派和“美国计划”》一文对有关印度内政
部长访美一事评论说:“从一开始就很清楚,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正式访问。”该周刊
指出,“首先,印度内政部长一般不出国进行正式访问;其次,美国总统及其安全机
构一般不欢迎其他国家的二级领导人来访,也不愿意抽空与他们周旋。”
美印军事合作带来的是印度军费的迅速增长。《印度时报》3月1日报道,印度2001
至2002年度国防开支将增长13.8%,约134.8亿美元。3月7日的《简氏防务周刊》报道
指出,这些费用将主要用于老旧武器更新和建立可靠的核威慑力量的发射平台:飞机、
移动式陆基导弹和海军舰艇。巴基斯坦对印度增加国防开支作出强烈反应,认为印度
增加军费将打破南亚地区的军事平衡。
然而印度的目光已经超出了印度洋。万伟指出,印度政府已经提出了所谓“东进
战略”,其宗旨谋求印海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存在,并积极参与南海及太平洋地区事务。
万伟表示,美印军事合作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就是两国海军在阿拉伯海和南中国海从事
联合作战演习。对这个咄咄逼人的邻居的“雄心”,海军指挥学院宋宜昌教授意味深
长的描述是:“任何一位有想象力的战略家,站在印度半岛南端的科钦海军基地,都会
对印度长远的海上抱负产生联想。”-
与张召忠谈印度的强国强军之路
三联生活周刊:印度是世界上著名的软件大国。其软件工业对印度军事工业发展有
什么意义和作用?
张召忠:软件业发展对军队建设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发展软
件业带动信息业,进而使印度军队实现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二是快速推进印度武器
装备的更新换代,提高自动化水平;三是改变武器装备结构,逐渐实现以C4ISR系统、
精确制导武器、信息战装备和高技术作战平台为主的新型装备结构。短期内印度军队
不可能实现信息化。印度军队目前只有少量武器装备实现信息化。
三联生活周刊:印度外长兼国防部长辛格最近访问莫斯科。据辛格确认,印度此次
购买俄制装备和军事技术的合同金额达100亿美元。印俄还探讨了进一步加强两国军事
合作的可能性。您认为这是否会对中国的安全造成威胁?
张召忠:印度武器装备发展向来坚持多渠道引进和自行研制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印
度在意识形态、国家防卫政策、军事战略和武器装备发展等方面不可能对西方和俄罗
斯构成军事威胁,因而这些国家出售给印度的装备基本上在先进性方面不必担心。
比如,俄罗斯出售给印度的装备是最先进的,在性能上也是对外出售军事装备中最优
良的。在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和研制方面,在航天卫星及核武器
研制方面,印度也得到俄罗斯的全面技术支持。目前印度军队70%的装备是苏制和俄制
的,在空军中这一比例占80%,在海军中则占85%。俄罗斯每年向印度提供的武器装备
价值达8~10亿美元。可以肯定,印度从俄罗斯大量引进先进武器装备,将会对中国构
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从最近几年俄印军品交易来看,最大一个特点是中、俄、印三方
互动。俄罗斯只要卖给中国什么武器,印度肯定向俄罗斯请求购买同类改进型武器,
要求在战术技术性能方面更优。
三联生活周刊:印度国防部1月30日发表声明称,印度军方于1月25日在该国东部的
惠勒岛成功试射了一枚“烈火—Ⅱ”中程弹道导弹。这种武器对中国威胁有多大?
张召忠:1983年印度国防研究和发展组织宣布了一项投资8亿美元的“一体化制导
导弹研制”计划,集中研究五种型号导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两型,一是普拉特维
(又译为“大地”)地对地液体燃料弹道导弹,二是阿戈尼(又译为“烈火”)地对地弹
道导弹。1998年,印度政府制定了“研制核武器和加速生产能携载核弹头的远程导弹”
计划,决定加速研制阿戈尼中程弹道导弹。据透露,印度在今年试射“苏里亚”洲际
弹道导弹,其射程达5000公里。而到2003年,射程达12000公里的“苏里亚Ⅱ型”导
弹也将问世。据印度研究人员讲,“苏里亚Ⅱ型”导弹最大射程将超过2万公里,可携
带核弹头。印度装备这种导弹后,理论上讲,世界所有国家都将处于印度的核威慑内。
按照印度的中程和远程导弹发展计划,再过几年,就能够覆盖中国全境,甚至连日本、
菲律宾及东南亚国家也包括在内。
三联生活周刊:印度当前的军备研制水平是否达到或超过了中国?
张召忠:从技术角度看,印度的导弹、核武器等尖端技术基本上都是在外国特别是
苏联和俄罗斯的帮助下发展的,走了许多捷径。加之投资有保证,所以进展速度很快。
印度上下都特别注重国家安全,这个问题一直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国家发展建设的
龙头。国家领导人重视,国家财政舍得花钱支持。总的看来,印度在导弹技术、核武
器技术、战略防御技术等方面比中国要落后一些,估计在10年以上。印度现在基本上
是处于起步阶段,只是解决了有无,实际上并无战斗力。
三联生活周刊:印度和俄罗斯一直在就联合生产武器进行谈判。这种军事合作方式
会给印度的军事发展带来多大好处?
张召忠:印度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防科研和生产体系,三军所用武器装
备逐步由成套引进、改装和研仿向国产化方向发展,总体上自给率已达50%~60%以上。
近年来,印度在航天工业、核工业、机械电子工业、飞机制造和造船工业方面已取得
一系列重大成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印度和俄罗斯继续推进武器装备的联合研制
与生产,对印度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和军队现代化无疑非常有益。对大国而言,引进
装备不是目的,通过引进加速国产化水平才是最重要的。
三联生活周刊;一位在北京的西方分析家说:“如果中国要成为一个地区大国就必
须与所有国家都保持良好的关系。”而印度许多政坛人物的做法正好相反。您对此有
什么看法?
张召忠:一个国家如果想成为地区大国或者世界大国或者超级大国,最主要的手段
是军事霸权。英国、苏联和美国都是走的这条路,以军事强权推动政治上的强权,进
而在全球和地区称霸。这种做法在冷战时期、热战时期特别有效,但在今后以和平与
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有点不合时宜。与所有国家都保持良好关系,很难成为地区大国,
历史上很少有这样的地区大国。我赞成罗斯福总统的那句名言:“说话要和气,但手里
要有大棒。”只有具备强大的国家战略能力和军事实力的国家,才有可能成为地区强国。
美印军事合作与印度军事的新动向
—专访军事科学院外军部研究员万伟
三联生活周刊:印度总司令在孟买阅兵式上说,海军不仅要在孟加拉湾安达曼岛设
立东方海军司令部,成为第三个作战中枢,更要保证向太平洋地区扩展势力,这种拓展
实际上会表现在那些方面?
万伟:印度认为,中国已经对印度形成了威胁。印度从90年代开始改革,因为某些
历史原因,中印两国的紧张局势总是存在。在南亚,印度起主导作用,印度的战略是
同时向四周扩展势力和影响,包括向东进入太平洋。当然,印度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到
处部署兵力,它的能力是在军事上建立一支远洋舰队,战略司令部已经把海岸线划到
1000多公里,从这个角度上讲有两重意思:一是抵消中国对他们的“围堵”,二是印度
认为需要保持军事存在。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在克什米尔是否存在领土问题?
万伟:对克什米尔地区我们与印度没有争议。印度认为克什米尔问题是巴基斯坦让
给了中国一块地方,我们与印度的争议主要是在迈克马洪线。麦克马洪线实际上我们
并不承认,因为我们并未参与这条线的划定。
三联生活周刊:《美国防务新闻》报道:印度计划未来15年从财政预算上拿950亿
美元专用资金,对其军事力量进行更新和现代化。似乎印度对空军特别重视。
万伟:海湾战争之后,科索沃战争又一次显示出空军非常重要。1999年印度和巴基
斯坦在卡迪尔的军事冲突中,印度空军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再一次证明空军的重要,所
以印度很重视空军发展。
三联生活周刊:从实力上印度空军是否全面压倒了巴基斯坦空军?
万伟:印度空军在数量上占优势,仅战斗机就有700多架。印度军队建设的目标是
在21世纪将引进、研制和升级结合起来。在引进和采购了美国、俄罗斯等国的武器装
备之后,印度已经成为美国和俄罗斯的宠儿。从俄罗斯和美国采购了大量的先进武器,
从法国引进了幻影式战斗轰炸机,从英国引进了鹰式战斗教练机,准备从俄罗斯引进
许可证自行生产苏30式战斗轰炸机。并通过俄罗斯的技术援助改装众多老式的米格21
战斗机。目前印度从英国引进了60架鹰式高级教练机。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国家的
教练机水平可以反映该国的空军作战能力。没有好的教练机是不可能训练出有战斗力
的空军的。
三联生活周刊:最近美国同意印度引进以色列生产的预警机,美国和印度的军事
关系好像越来越密切。
万伟:美国已经同意以色列向印度出售预警机,这在过去印巴紧张时期是不可能
实现的。印巴核武器试验后,美国对印巴进行了制裁,而现在因为反恐战争需要,美
国又加快了和印度的军事合作关系。印度与俄罗斯曾经有过亲密的关系,现在又进一
步拉近了与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这样印度得以从这些国家获得许多先进技术。
三联生活周刊:印度为什么能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左右逢源?美国与印度合作的
基础有没有比反恐战争更深刻的原因?
万伟:美国在1995年就成立了美印联合防务政策小组,这标志着美国在冷战后对
南亚政策发生了转变。美国当时的南亚政策是想填补俄罗斯撤出南亚后的真空,但却
没有成功,原因是当时美国政策的重点是强调要防核扩散,而印巴的核试验有悖于美
国当时政策。后来美国为了反恐需要取消对印巴两国的制裁,又改变了对南亚政策,
对印巴区别对待,实际上已经承认了印度的核地位。从美国方面说,目前已经从东北
亚、东亚、东南亚到南亚对中国形成一个圈。美国官方曾经表示,从自己的战略考虑,
美国需要遏制一个不断发展、潜在的对手,这个对手是谁不言而喻。美国如果要遏制
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就涉及到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印度:封闭的民主国家?
记者 吴鑫
“印度有三种经济,一种是信息技术推动的新经济,一种是砖瓦泥匠代表的旧
经济,还有的一种就是老牛车代表的更加陈旧的经济。”印度现任财政部长亚什万
特·辛哈这样总结印度经济。许多印度IT精英们经常会体会另一种传统和现代的结
合——穿着新潮西服、打着领带、开着轿车、住着别墅,可婚姻还是父母包办,更
要顾及种姓。
在传统色彩浓厚的亚洲,许多国家都在传统和现代的挤压中踯躅前行,印度的
不同之处在于,每一个印度人都信仰宗教:都是印度教徒、穆斯林,或是其他教徒,
脑海中固守印度教传统中的不平等的种姓制度的人们平等地享受着现代民主,这在
印度成了现实,传统和现代的挤压也因此表现得更为突出
教派冲突
2月27日,18岁的穆斯林姑娘阿弗莎娜刚听说一群伊斯兰教极端分子纵火焚烧
印度教徒乘坐的火车并造成58人死亡的事件时,便感到了恐惧,因为她知道报复即
将到来。第二天,2000多印度教徒聚集在她生活的小镇上,阿弗莎娜急忙带着5岁
的弟弟逃到印度教徒邻居家中。在邻居家屋顶,她看见她父母被揪出来浇上汽油,
随后汽油被点燃……她的四个姐妹被扒光衣服遭到强奸,最后也难逃一死。整个小
镇几乎所有穆斯林的房屋都在燃烧。几小时之后,邻居告诉她现在安全了,可以回
家了。但这是个骗局,在一个巷子里她遭到了攻击。“我能看清所有的人,我认识
他们中的每个人,他们都是我的邻居。”当她拽着弟弟奋力逃离时,被浇上汽油的
衣服已经点燃。她试图爬上一堵墙时,弟弟突然脱手。在墙上,她亲眼目睹了弟弟
被活活烧死。
这是美国《时代》周刊一篇名为《杀害邻居》文章的开头,记者在医院里采访
了当时仍在救治的阿弗莎娜。阿弗莎娜是今年2月底发生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印度教派
冲突中的一位普通受害者,这场近10年来最严重的暴力冲突迄今已经造成了超过700
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穆斯林,而且至今仍有零星的暴力冲突消息传出。
遭纵火的火车上的印度教徒事发前在北部小镇阿约提亚参加了圣火仪式,准备在
巴布亚清真寺遗址上兴建一座罗摩庙。1986年,建于莫卧儿王朝的巴布亚清真寺重新
开放,等于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因为印度教徒认为,那里是印度大神罗摩的出生地,
暴力冲突因此不断。1992年,巴布亚清真寺遭到一些印度教徒纵火烧毁,引发伊斯兰
教徒与印度教徒间长达几个月的大规模宗教冲突,导致3000多人死亡。
印度是个多宗教的国家,根据1991年统计,印度教徒占82.4%,伊斯兰教徒占12%
左右。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锡克教徒、基督教徒都曾发生过
规模不同的暴力冲突,但最严重的还是与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冲突。
“从宗教和历史上看,印度教是南亚次大陆本土形成的宗教,伊斯兰教则是随着
伊斯兰教势力的入侵传入次大陆北部的,许多印度教徒因此认为伊斯兰教是侵略者的
宗教,穆斯林统治印度是印度教徒的耻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孙士
海研究员说,“伊斯兰教与印度教在意识形态和生活习俗上大不相同乃至相悖,比如
对牛的态度上,印度教认为牛是圣物,而穆斯林要吃牛肉。有些冲突被挑起来的原因
居然是在印度教的寺庙门口扔来一个血淋淋的牛头。印度教徒认为穆斯林是不洁的,
从文化上就加以排斥。这是两大宗教难以和睦相处的根源。”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实行的“分而治之”的政策加深了两个教派之间的仇视和不信
任。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1000多万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分别迁徙到印、
巴,伴随着100万人的种族屠杀,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教派间的暴力冲突,尤其是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有时还会引发印度
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之间的紧张局面,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更是如此。”中国社会科
学院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江亦丽告诉本刊记者。
种姓冲突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时候,江亦丽还向记者提及了自己在德里大学攻读博士学
位时身边发生的一些情况。“大学里谈恋爱的很多,可是成功的非常少,主要原因之
一就是种姓制度的制约。”江亦丽说,“种姓制度虽然从印度独立那天起就在法律上
被宣布废除了,但在事实上它并没有被消灭,尤其是在许多农村地区,各种形式的歧
视依然盛行。几乎每天在印度报纸上都能找到低种姓人被打被杀的消息。”
1993年,在离德里仅100多公里的印度农村,两个低种姓的男孩和一个高种姓的
男孩诱拐了一个高种姓的女孩外出,几天后回来,两个低种姓男孩被活活打死,高种
姓的男孩却安然无恙。这是江亦丽给本刊记者回忆当年从报纸上看到的一个例子。
印度教徒主要有四大种姓: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和统治者)、吠舍(商人)
和首陀罗(体力劳动者和奴仆)。在这四个种姓的基础上,印度社会已经发展演变成几
千个亚种姓集团。四个基本种姓外还有一种属于“不可接触者”的贱民种姓。贱民种
姓也有几百个。每一个印度教徒一出生便隶属于其家庭的种姓,其社会地位终身难以
改变。这是一种典型高度制度化的不平等。一般来说,种姓的职业世袭不变,不同种
姓交往乃至通婚都严格受限。印度众多的种姓中,低种姓的占了绝大多数。他们处于
社会最低层,不仅经济地位低下,而且备受社会歧视和压迫。
“许多城里人不愿谈及种姓制度,但农村里还是很盛行。很多高种姓的印度教徒
甚至认为贱民不是印度教徒,尽管贱民也信印度教。”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尚会鹏教
授告诉记者,“种姓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四大种姓与贱民之间的矛盾,四大种姓之
间矛盾相对少一些。”
尚会鹏90年代初期在印度的南部农村考察时采访过一家“贱民”——哈里真,他
家4口人,只靠丈夫给一家商店当伙计每个月150卢比的收入。他家的房子与其实说是
房子不如说是草棚:四周用木棍撑着,没有墙壁。为防止暴雨时雨水流进屋里,周围
用泥土堆起一道2尺高的矮墙。里面铺一层沙土,人就在上面休息和睡觉。几件炊具、
一个破铁皮箱子,以及绳子上挂的几件衣服,这就是全部家当。
令尚会鹏惊讶的是,他们对现状并无抱怨。尚会鹏问女主人难道不羡慕村里的
有钱人吗?女主人说不羡慕,因为他们是高种姓,自己是低种姓。女主人说,她不
觉得神是不公平的,因为“我们同他们(富裕的高种姓)的差别是前世决定的”。
在这个村子里。村中的浴场和火化场是按种姓分开使用的。婆罗门的浴场在上
游,下游约250米才是非婆罗门的,再往下游50米,才是哈里真的浴场。婆罗门的
解释说,流动的河水是洁净的,只有让哈里真下游洗才不会污染婆罗门。婆罗门说
哈里真对神不虔诚,死后也不能和他们在同一个地方火化。
由于种姓对立根深蒂固,加上高种姓对于低种姓的剥削,高低种姓之间的矛盾
已经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暴力冲突。在比哈尔邦,种姓之间的集体屠杀事件从1971年
报道的第一起到1999年2月共发生了59起,死亡人数达400人左右。“一些高种姓集
团为了对付贫穷农民组织的‘夺地运动’和‘抢收地主庄稼’还建立了自己的私人
武装。”孙士海介绍说。
在印度,婚姻严格限制在同一种姓中,男子可以娶种姓稍低的女子,但这叫送
婚。女子出嫁,女方家里必须要付出昂贵的嫁妆,这也叫嫁妆制度。种姓越高嫁妆
越昂贵。嫁妆也随着男方的地位、受教育程度而变化。“一个留英博士男婆罗门如
果要娶妻的话,对方的嫁妆可能要100万卢比。”“在印度生女孩比生男孩的压力
要大得多,将来付出的嫁妆是一个家庭沉重的负担。”江亦丽说,“在一些城市里,
一些堕胎私人诊所打出的广告语就是:今天你花400卢比,将来可能会省40万卢比。
据说,印度的男女比例已经失调。”
现代化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冲突的总趋势是越来越频
繁,规模越来越大,涉及地区也越来越广。据统计,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
暴力冲突1975年238起,1980年427起,到1985年时增加到500起,死亡人数也由
1975年的110人增加到1980年的278人。而且,教派冲突过去多发生在北印度,现在
已经扩大到南印度,而且有蔓延趋势。与此同时,种姓冲突也在增加。
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急剧增加的深层次原因何在?“印度传统社会被普遍认为
是比较宽容的社会,但在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各种社会集团的利益冲突更加突
出,对经济政治权力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不同社会集团之间越来越不宽容。”孙士
海说。
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写道:“现代化是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
因为纯正的传统社会虽然贫穷愚昧,但却稳定。贫穷的国家出现动乱,并非因为他
们贫穷,而是因为他们想致富。”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张敏秋教授介绍说,印度独立后前30年经济增长率仅
为3.5%,被人戏称为“印度教的增长”。90年代以后,印度经济才进入高速增长期,
但一边是现代化,一边是传统的社会结构,贫富两极分化的局面没有得到很好控制,
目前按印度官方的说法有26%的人处于贫困线以下,然而按世界银行的统计标准,
这一数字仍有44%左右。
“真正参与教派暴乱的很多人都是失业状态的贫穷的城市青年,很多人来自贫
民窟。所以这和整个社会的生存状况关系很密切。”孙士海说,“在印度的每个城
市都有大量的贫民窟。很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只好来到城市,靠打工生存,失业半
失业的青年很多。他们根本没有房子,全是窝棚,塑料的,没有任何卫生设施,到
处是污水。”
印度教复兴
早在骚乱刚开始时候,媒体就开始批评瓦杰帕伊政府没有提早采取措施,而是在
骚乱蔓延后才让军队介入。布鲁金斯学院的研究员斯蒂芬·科恩在《金融时报》发出
警告,印度人民党面临巨大的挑战,瓦杰帕伊必须尽早取缔那些危险的印度教激进组
织,并要求古吉拉特邦执政的印度人民党人辞职,因为他们表现了对印度教激进分子
的同情。
“具有浓厚民族主义情绪和印度教色彩的瓦杰帕伊的印度人民党就是靠打教派主
义牌起家的。它通过唤起民众对印度教传统文化的宗教热忱和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而
赢得政治上的支持。1982年该党在印度人民院选举中只有两个席位,由于利用罗摩庙
址和巴布里清真寺之争大做文章,异军突起。”江亦丽说,“近年来,以瓦杰帕伊为
首的温和派为照顾其他政党的利益,教派色彩有所淡化,但初衷未改,去年,瓦杰帕
伊称修建罗摩庙是一个‘尚未完成的任务’,引发了批评。”
孙士海也对记者提起,1990年他在伦敦从宾馆的电视里看到现在瓦杰帕伊政府的
内政部长阿德瓦尼参与战车游行的场面。“1989年,BJP参加了阿约提亚寺庙之争引
发的冲突。1990年的战车游行为了建罗摩庙造声势,以掀起印度教徒对于宗教的狂热
和感情。”孙士海说,“鼓吹‘一个印度一种宗教’的世界印度教大会相当于印度人
民党的理论制造者,取缔印度教激进主义组织短时间内比较困难。”
显然,印度人民党的崛起是80年代以来印度出现的强大的印度教复兴思潮的产物。
随着印度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西方国家的资本和商品纷纷涌入,
印度的民族工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与此同时,印度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也在前所未有的规模上遭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捍卫印度教传统文化和经济
民族主义的思潮比以往任何时候表现的更为强烈,国大党主张的社会主义和世俗民族
主义的意识形态也更容易被宗教民族主义所取代。一种新的印度教认同正在确立。
吉利斯·凯伯尔认为,这种“认同”是对现代化造成的紧张状态和异化状态的反
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分析宗教极端势力的复兴时说,
在现代化的作用下,随着经济、军事、政治力量的增长,社会中的个人会出现异化和
认同危机,这是导致文化和宗教复兴的原因。
在身处李光耀所谓的“在一代和两代人的时间进行工业化的农业社会”的印度,
人们从农村移居到城市,脱离了他们的根基,面对着一套新的关系,他们需要一套新
的道德规范来赋予他们意义感和目的感,不论是主流的还是原教旨主义的宗教,都满
足了这些需要。正如拉吉斯德布里所说,宗教对于他们,不是“人民的鸦片。而是弱
者的维他命”。
除了那些城市移民,参与宗教复兴运动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新中产阶级。印
度教复兴主义的积极分子常常是“成功的商人和官员”,印度新闻界称他们为“身穿
藏红色衣服的雅皮士”。90年代初其支持者越来越多地来自“印度稳健的中产阶级印
度教徒——商人和会计师、律师和工程师,以及来自高级文官、知识分子和新闻记者”。
民主政治
“我到现在还不知道为了证明参加过选举而在指甲上涂的那种东西是什么原料,
但是真的好几天都洗不掉。”孙士海向记者回忆当年考察印度民主选举。由于印度进
行统计和身份确定的技术比较落后,投完票的人都在手指甲上涂上一种颜色,几天之
内洗不掉。
孙士海介绍说,由于印度有着40%的文盲率,远远高于中国,选举时常常不得不动
用一些很有意思但很实用的方式。比如,用豆子代表某个党派,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
党。或者,用各种符号来代表不同政党。比如印度人民党用“油灯”,国大党以前用过
“两头牛拉犁”,后来国大党还用过象征着佛陀的“手”,其他党派有的用“狮子”、
“猴”等。
独立后的印度仿照西方国家的模式建立了议会民主的政治体制,每一次民主选举
都通过合法程序进行政权交接。民主印度的政权交接非常平稳。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
家开展民主选举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印度却做成了,而且基本上延续了50多年没有动
摇,中间只有在1975年到1977年间英·甘地实行了长达两年的紧急状态,这被印度人
视作民主进程中的污点。不过在之后的大选中,英·甘地落败,从一个侧面也证明了
民主观念深入民心。
虽然民主在印度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政治体制,但其政制的质量却并不高,现
代政治制度与传统社会结构之间的矛盾使印度的政治发展产生诸多弊端,因为毕竟印
度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社会结构改造,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社会结构,这使印度成为
“民主政治体制下的软国家”。
“印度的议会民主体制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选票政治。”孙士海说,“选举的竞
争性使各种社会集团都在为获取政治权力去争取选民,即使那些原来在政治上消极或
者被排除于政治活动之外的社会集团也被动用起来卷入国家政治,从而使印度成为高
度政治化的国家。”
在这个有众多种族、语言、宗教、种姓构成的多元社会中,不同的社会集团在争
取和维护自己利益的过程中不断积聚并形成了各自的政治势力。长期以来,政治宗教
化、种姓化和地方化已经成为印度政治发展的显著特点。
比如种姓进入了民主政治下的政党和选举体制,使本来是一种身份和等级集团的
种姓,发展成为利益集团。各党派利用种姓集团的利益拉帮结派和拉选票,使种姓成
了印度目前政治体制的基础。
由于种姓进入党派之争和选举政治,这几年里,每次选举前后都有种姓暴力发生。
这种现象违背了尼赫鲁等政治家们主张的世俗民族主义的愿望。“尼赫鲁的理想不仅
没有实现,各种传统社会势力的集团意识、组织性和内聚力反而得到惊人的加强。”
孙士海说,“在当今印度的政治舞台上,代表不同宗教、种姓和地方——种族的政治
势力正在崛起,并使印度的政治力量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经济改革
印度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本质上是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但西方
资本主义化并不是它的惟一内涵。印度执行的是混合经济体制:公有与私营混合,计划
经济和自由经济混合。
“印度是在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对经济干预和管制最严格的国家。”孙士海说,
“很多产业领域都有许可证制度,严格限制能够纳入公司法的企业参与生产。”
《金融时报》分析说,印度商品市场错综复杂的规章制度和许可证制度每年给国家
的国民生产总值造成了2.3%的损失。
印度的经济改革始于90年代初国大党拉奥政府,只在6种工业——烟、酒、军火、
爆炸物、剧毒化工品、药品中保留许可证。拉奥的改革引人注意的另一个方面是,开
始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因为同其他一些计划性强的发展中国家一样,被尼赫鲁誉为“现代印度的神庙”
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差、亏损严重,日益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金融时报》说,
印度国有电力公司电力损耗超过40%,私人电力公司的电力损耗仅为10%。同样处于亏
损和低效状态的国有制限制了印度的劳动生产率,它仅为美国的8%、俄罗斯的50%。
“拉奥政府上台后执行的从国有企业撤资,开始时是为了中央政府增加财政收入
弥补财政赤字,被私有化的都是那些盈利的国有企业,没有完全引入竞争机制。”张
敏秋说,“1998年以后的撤资主要都是亏损的企业,为了减轻国家负担,也是为了盘
活国有资产,撤资类似于国有股减持,减少国家对企业的控股。”
《印度经济时报》报道,2000年底政府决定将国家铝业公司(BALC)的51%的股权
卖给一个私营企业。陷入严重亏损状态的国家铝业公司共有四个分厂,但只有一个运
转。然而,2001年3月初,1200名工人开始在厂门口示威决定无限期抗议。10天后,
参与抗议的工人连同家属已经达到2500人,进入4月开始罢工,造成当月铝产量下降。
年底,最高法院作出判决维持私有化,但中央政府撤资部部长邵乌里发表评论说:“尽
管最高法院已经作出了最终判决,但是反对派反对国有企业的撤资还是会继续下去,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我们的体制现在是:任何人只要写一封信就能
把正在进行的事情暂停下来。”
“在民主制度的印度,国有企业的改革可以尽可能地透明,比如说专家学者记者
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对一家公司的评估上不会出现大的侵占国家财产的问题,但这
种民主的议事方式,使印度的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缓慢。”张敏秋说,“2001年计划撤
资1200亿,结果只完成了600亿左右,也就是一半。”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复杂的民主政治限制了政府效率,制约了合理的政治决策。
和东亚一些国家的“权威政治”相比,长期以来,印度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G.缪尔
达尔将以印度为首的实行“民主的计划化”原则的南亚国家的政府虽然制定了经济计
划,却没有具可操作性的实际程序来支持其计划。而经济活动不仅仅由市场制度组织,
在很多情况下,是由行政权威直接组织的。
大象的速度
3月17日,印度西北部城市Jaipur。在一家旅馆专门为大象举行的募捐活动中,
一头名叫巴哈杜尔的公象和他的伴侣母象拉克西米共同用它们的象鼻将一块帆布喷成
彩色的画。这幅画随后被拍卖。拍卖所得将用于这个城市总共60头供旅游者们骑玩的
大象的健康保护。并不是每头大象作画都可以拍卖出好价钱,巴哈杜尔是美国前总统
克林顿去年卸任后私人访问印度为印度地震募捐时曾经骑过的。美国民主党人克林顿
不忘党派斗争,当时还开玩笑说,他把美国共和党的象征——象压在了身下。孙士海
曾经去过印度多次,他也骑过大象,而且时间比克林顿还早,至于是不是这头大象,
却无从考证。然而,在孙士海的眼中,大象有另一种含义。
“英国《经济学家》以前曾有个封面文章叫《笼中虎》,说明印度的发展潜力很
大,只要除去一些限制,可以像东亚那些小虎小龙一样。”孙士海说,“我认为,与
其说印度是头虎,不如说印度是头大象,因为它实在太庞大了,不仅面积大,人口也
很多,去年8月已经超过10亿,到2025年将超过中国的人口。印度的各种问题又太多,
比如教派冲突、种姓冲突,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而且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很
有可能继续激化。印度因此仍将在现代化道路上步履蹒跚,行走缓慢。这点连印度人
自己都不否认。”
但是,孙士海不愿意对印度发表其他的评价。“对印度的任何评价都是正确的,
但是相反的观点可能也是正确的,这个国家太复杂了。”孙士海说。-
IT印度
在印度,信息产业的发展,为通过扩大中产阶级来实现经济增长提供了一条途径,
然而,结合印度的国情,印度政府将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是一个极为
矛盾的现象,人们担心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会形成所谓的“畸形经济”——
“北京已经派了100名间谍到印度的各个科技中心刺探情报。”《商业周刊》报
道说,这个传言在印度流传。在印度议会,人们几乎没有一天不谈到中国的威胁,现
在,威胁主要来源于经济竞争。对在IT产业上远远领先于中国的印度来说,保持这种
领先地位自然是重要的。该周刊说,去年,印度政府禁止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雇用
的中国工程师到印度接受培训。许多人还记得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1997年在
访问印度时说的那句话:“21世纪的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欧洲国家,而可能是
印度。”事实上,印度在信息技术产业上的发展的确令人瞩目。
1986年,印度电子设备部设立了软件开发局,这成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契机。
1991年实现经济自由化之后,外资企业纷至沓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企业纷
纷委托印度进行程序设计。以这种业务外包型开发体制为中心,印度的软件业迅速发
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企业将印度作为研究和开发基地。
印度的软件产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据2001年10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发的技
术评价标准SEI-CMM指标,全球共有58家公司获得了最高分5分,其中印度企业占了32
家。目前,在1997年美国《财富》杂志500强中,有158家企业委托印度的软件企业开
发新程序。
到2000年底为止,印度的软件产业从业人员约有41万人,预计2008年时将达到220
万人。这种技术实力得益于印度充实的理工科高等教育,印度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更是
国内外信息技术企业争抢的对象。
《日本工业新闻》分析说,印度的软件之所以能获得世界各国的交口称赞,潜在
原因是:成本低;有很多能够使用英语的优秀技术人才;可以利用与美国的12小时时差,
不分昼夜进行开发。
印度现在是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占世界份额的18.5%。软件工业已成为印度出
口产业的支柱。软件产值平均年增长50%,生产的软件中60%用于出口。1999~2000年
度出口值达40亿美元,2000~2001年度产值约86亿美元,出口近63亿美元。
印度全国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主席梅赫塔说,有把握完成2008年软件产值870亿美
元和软件出口500亿美元的指标。那时,软件产值将占GDP的7.5%,软件出口占印度出
口总额的35%。
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说过:“信息技术是印度增长最快的部门,在增加就业、增加收
入和增加出口方面有很大潜力,并能为数百万妇女提供就业机会。”-
跛足的大国:
印度军事的雄心与现实
记者 蔡伟
印度核力量的目标
2001年12月12日印度从钱迪普尔导弹发射场向孟加拉湾发射了一枚改进型“大地”
地对地弹道导弹。尽管印度国防部发言人曾表示“发射过程无懈可击,导弹准确地击中
预先设定的靶点”。并强调这枚导弹可以携带核弹头,然而国防大学外军教研室主任张
召忠认为,印度目前实际上并不具备真正的核战争能力。
中国核武器专家郑治仁指出,印度的核战略是以核威慑作为国家威慑力量的支柱。
郑治仁在其所著的《印度核战略》一文中指出,印度国家安全研究会的一位教授撰文
认为,“印度的核武器将不得不以打击敌人的大城市为目标。例如为了威慑中国,就
必须将北京及其东部、东南和南部沿海的工商业中心、包括香港和上海作为首选的打
击目标”。此次印度采购幻影战斗机可以视为印度试图迅速完善核武器投放能力的一
种努力。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称,印度正研制射程3500公里的“烈火—Ⅲ型”导弹以
及可携带核弹头的海基导弹,并计划部署装备有核武器的潜艇。而美国国防部《国防
新闻》透露,印度在2002年1月试射了“苏里亚”洲际弹道导弹,其射程达5000公里。
到2003年,射程为1.2万公里的“苏里亚Ⅱ型”也将问世。印度装备这种导弹后,理
论上,世界所有国家都将处于印度的核威慑内。
军事科学院外军部研究员万伟告诉记者,从目前美国和印度的军事合作来看,美
国已经默许了印度的核能力。2002年1月26日,印度在庆祝独立55周年阅兵式上,向
世人展示了刚刚进行过试射、射程达2500公里的“烈火—Ⅱ型”导弹,而此时正值印
度陈兵印巴边境。对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原海军指挥学院教授宋宜昌指出,印巴
冲突中,无论印度装得多么像无辜的受害者,印度仍然是主动的一方。“一句话,在
战争的实力和潜力上,印度均占有压倒优势。”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内特3月19日曾表示,眼下南亚爆发核战争的危险甚于以往
任何时刻。
常规军力的现状
万伟指出,尽管核武器是印度孜孜以求的王牌,但在常规武器方面,印度不仅对
巴基斯坦拥有优势,在面对中国时也仍具有绝对的局部优势。万伟指出,2001年12月
的美印“防务政策小组”会谈中,美方对印度提出的一系列军备购买清单通过“逐项
审议”方式,最终确定满足印度提出包括LCA战斗机关键部件、“寻火者”武器定位
雷达系统、P-3C“星座”海军巡逻侦察机、C-130运输机和地面电子传感器等7项装
备。此外,美国政府还已批准向印度出口20种武器系统的许可证。万伟强调:“这是
自1965年印巴战争结束以来美国首次向印度大规模出售武器。”
与中国相比,虽然印度在前苏联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帮助下也基本建立了完整独立
的军事工业,但张召忠表示,“印度的工业水平和制造能力比我国至少落后十年以
上”。张召忠曾经于2001年随一个军事代表团前往印度,参观过印度最大的孟买造
船厂,“我曾经上过十几个国家的数十艘不同类型的战舰参观,但登上印度舰艇却
还是第一次。看过这艘舰艇(印度国产的新型护卫舰‘恒河号’)之后,我更坚定了
自己的判断”。
去年11月22日,印度海军的一名高级官员在谈到有关印度是否接受并改装俄罗
斯“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一事时表示,印度海军还不能确定整个项目
计划是否可行。他透露,印度海军已经通知国防部,海军没有能力对该舰进行必要
的修理与维护,因为印度本国海军不具备对航空母舰进行修理与维护的能力。在空
军方面,尽管印度具有中国无法想象的自由获取西方战斗机的优势,但印度工业界
人士表示,即便是在今天,印度依然无法自行生产其老旧的米格21战斗机的某些关
键部件。
据美国最近一期《国防新闻周刊》报道:印度计划在未来15年内,从财政预算中
拿出950亿美元的专用资金用于对其军事力量更新和现代化。该刊引用一位不愿意透
露姓名的印度国防部官员的话说,这笔军事拨款的大部分将用于发展印度空军。去年
8月9日印度官方称,由于各种事故,印度在过去的3年内损失了71架军用飞机。
“印度目前仍是一个农业大国,工业化特别是自动化水平还非常低。至于信息化
水平,虽然软件工业一支独秀……但它不能代表印度的国家信息化水平。”针对印度
引以为傲的软件工业,张召忠指出,印度人告诉他,在印度,普通家庭很少拥有计算
机,几乎没有人上网。
美印军事合作:利益与矛盾
尽管长期以来印度军队的武器来源主要是俄罗斯和欧洲国家,但美印军事合作带
给印度的好处非常明显。以色列向印度出售预警机就非常能说明问题。2000年3月,
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印期间两国签署旨在美印之间建立“牢固的、政治上有建设性的、
经济上有效益的”新型伙伴关系的《美印关系——21世纪展望》框架协议。布什上台
后宣布将取消对印度的制裁措施,而印度则由反对转而支持NMD计划。“9·11”事件
后,美国出于反恐战争的需要,将其南亚政策朝印巴平衡方向调整。万伟告诉记者,
2001年底,美印两国成立了联合反恐怖中心。该中心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是美国设
在亚洲最大的间谍机构。近期,美印双方还将讨论签署《军事信息总体安全协议》,
以加强两国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合作。
今年1月14日《印度周刊》上《印度鹰派和“美国计划”》一文对有关印度内政
部长访美一事评论说:“从一开始就很清楚,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正式访问。”该周刊
指出,“首先,印度内政部长一般不出国进行正式访问;其次,美国总统及其安全机
构一般不欢迎其他国家的二级领导人来访,也不愿意抽空与他们周旋。”
美印军事合作带来的是印度军费的迅速增长。《印度时报》3月1日报道,印度2001
至2002年度国防开支将增长13.8%,约134.8亿美元。3月7日的《简氏防务周刊》报道
指出,这些费用将主要用于老旧武器更新和建立可靠的核威慑力量的发射平台:飞机、
移动式陆基导弹和海军舰艇。巴基斯坦对印度增加国防开支作出强烈反应,认为印度
增加军费将打破南亚地区的军事平衡。
然而印度的目光已经超出了印度洋。万伟指出,印度政府已经提出了所谓“东进
战略”,其宗旨谋求印海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存在,并积极参与南海及太平洋地区事务。
万伟表示,美印军事合作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就是两国海军在阿拉伯海和南中国海从事
联合作战演习。对这个咄咄逼人的邻居的“雄心”,海军指挥学院宋宜昌教授意味深
长的描述是:“任何一位有想象力的战略家,站在印度半岛南端的科钦海军基地,都会
对印度长远的海上抱负产生联想。”-
与张召忠谈印度的强国强军之路
三联生活周刊:印度是世界上著名的软件大国。其软件工业对印度军事工业发展有
什么意义和作用?
张召忠:软件业发展对军队建设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发展软
件业带动信息业,进而使印度军队实现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二是快速推进印度武器
装备的更新换代,提高自动化水平;三是改变武器装备结构,逐渐实现以C4ISR系统、
精确制导武器、信息战装备和高技术作战平台为主的新型装备结构。短期内印度军队
不可能实现信息化。印度军队目前只有少量武器装备实现信息化。
三联生活周刊:印度外长兼国防部长辛格最近访问莫斯科。据辛格确认,印度此次
购买俄制装备和军事技术的合同金额达100亿美元。印俄还探讨了进一步加强两国军事
合作的可能性。您认为这是否会对中国的安全造成威胁?
张召忠:印度武器装备发展向来坚持多渠道引进和自行研制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印
度在意识形态、国家防卫政策、军事战略和武器装备发展等方面不可能对西方和俄罗
斯构成军事威胁,因而这些国家出售给印度的装备基本上在先进性方面不必担心。
比如,俄罗斯出售给印度的装备是最先进的,在性能上也是对外出售军事装备中最优
良的。在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和研制方面,在航天卫星及核武器
研制方面,印度也得到俄罗斯的全面技术支持。目前印度军队70%的装备是苏制和俄制
的,在空军中这一比例占80%,在海军中则占85%。俄罗斯每年向印度提供的武器装备
价值达8~10亿美元。可以肯定,印度从俄罗斯大量引进先进武器装备,将会对中国构
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从最近几年俄印军品交易来看,最大一个特点是中、俄、印三方
互动。俄罗斯只要卖给中国什么武器,印度肯定向俄罗斯请求购买同类改进型武器,
要求在战术技术性能方面更优。
三联生活周刊:印度国防部1月30日发表声明称,印度军方于1月25日在该国东部的
惠勒岛成功试射了一枚“烈火—Ⅱ”中程弹道导弹。这种武器对中国威胁有多大?
张召忠:1983年印度国防研究和发展组织宣布了一项投资8亿美元的“一体化制导
导弹研制”计划,集中研究五种型号导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两型,一是普拉特维
(又译为“大地”)地对地液体燃料弹道导弹,二是阿戈尼(又译为“烈火”)地对地弹
道导弹。1998年,印度政府制定了“研制核武器和加速生产能携载核弹头的远程导弹”
计划,决定加速研制阿戈尼中程弹道导弹。据透露,印度在今年试射“苏里亚”洲际
弹道导弹,其射程达5000公里。而到2003年,射程达12000公里的“苏里亚Ⅱ型”导
弹也将问世。据印度研究人员讲,“苏里亚Ⅱ型”导弹最大射程将超过2万公里,可携
带核弹头。印度装备这种导弹后,理论上讲,世界所有国家都将处于印度的核威慑内。
按照印度的中程和远程导弹发展计划,再过几年,就能够覆盖中国全境,甚至连日本、
菲律宾及东南亚国家也包括在内。
三联生活周刊:印度当前的军备研制水平是否达到或超过了中国?
张召忠:从技术角度看,印度的导弹、核武器等尖端技术基本上都是在外国特别是
苏联和俄罗斯的帮助下发展的,走了许多捷径。加之投资有保证,所以进展速度很快。
印度上下都特别注重国家安全,这个问题一直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国家发展建设的
龙头。国家领导人重视,国家财政舍得花钱支持。总的看来,印度在导弹技术、核武
器技术、战略防御技术等方面比中国要落后一些,估计在10年以上。印度现在基本上
是处于起步阶段,只是解决了有无,实际上并无战斗力。
三联生活周刊:印度和俄罗斯一直在就联合生产武器进行谈判。这种军事合作方式
会给印度的军事发展带来多大好处?
张召忠:印度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防科研和生产体系,三军所用武器装
备逐步由成套引进、改装和研仿向国产化方向发展,总体上自给率已达50%~60%以上。
近年来,印度在航天工业、核工业、机械电子工业、飞机制造和造船工业方面已取得
一系列重大成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印度和俄罗斯继续推进武器装备的联合研制
与生产,对印度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和军队现代化无疑非常有益。对大国而言,引进
装备不是目的,通过引进加速国产化水平才是最重要的。
三联生活周刊;一位在北京的西方分析家说:“如果中国要成为一个地区大国就必
须与所有国家都保持良好的关系。”而印度许多政坛人物的做法正好相反。您对此有
什么看法?
张召忠:一个国家如果想成为地区大国或者世界大国或者超级大国,最主要的手段
是军事霸权。英国、苏联和美国都是走的这条路,以军事强权推动政治上的强权,进
而在全球和地区称霸。这种做法在冷战时期、热战时期特别有效,但在今后以和平与
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有点不合时宜。与所有国家都保持良好关系,很难成为地区大国,
历史上很少有这样的地区大国。我赞成罗斯福总统的那句名言:“说话要和气,但手里
要有大棒。”只有具备强大的国家战略能力和军事实力的国家,才有可能成为地区强国。
美印军事合作与印度军事的新动向
—专访军事科学院外军部研究员万伟
三联生活周刊:印度总司令在孟买阅兵式上说,海军不仅要在孟加拉湾安达曼岛设
立东方海军司令部,成为第三个作战中枢,更要保证向太平洋地区扩展势力,这种拓展
实际上会表现在那些方面?
万伟:印度认为,中国已经对印度形成了威胁。印度从90年代开始改革,因为某些
历史原因,中印两国的紧张局势总是存在。在南亚,印度起主导作用,印度的战略是
同时向四周扩展势力和影响,包括向东进入太平洋。当然,印度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到
处部署兵力,它的能力是在军事上建立一支远洋舰队,战略司令部已经把海岸线划到
1000多公里,从这个角度上讲有两重意思:一是抵消中国对他们的“围堵”,二是印度
认为需要保持军事存在。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在克什米尔是否存在领土问题?
万伟:对克什米尔地区我们与印度没有争议。印度认为克什米尔问题是巴基斯坦让
给了中国一块地方,我们与印度的争议主要是在迈克马洪线。麦克马洪线实际上我们
并不承认,因为我们并未参与这条线的划定。
三联生活周刊:《美国防务新闻》报道:印度计划未来15年从财政预算上拿950亿
美元专用资金,对其军事力量进行更新和现代化。似乎印度对空军特别重视。
万伟:海湾战争之后,科索沃战争又一次显示出空军非常重要。1999年印度和巴基
斯坦在卡迪尔的军事冲突中,印度空军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再一次证明空军的重要,所
以印度很重视空军发展。
三联生活周刊:从实力上印度空军是否全面压倒了巴基斯坦空军?
万伟:印度空军在数量上占优势,仅战斗机就有700多架。印度军队建设的目标是
在21世纪将引进、研制和升级结合起来。在引进和采购了美国、俄罗斯等国的武器装
备之后,印度已经成为美国和俄罗斯的宠儿。从俄罗斯和美国采购了大量的先进武器,
从法国引进了幻影式战斗轰炸机,从英国引进了鹰式战斗教练机,准备从俄罗斯引进
许可证自行生产苏30式战斗轰炸机。并通过俄罗斯的技术援助改装众多老式的米格21
战斗机。目前印度从英国引进了60架鹰式高级教练机。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国家的
教练机水平可以反映该国的空军作战能力。没有好的教练机是不可能训练出有战斗力
的空军的。
三联生活周刊:最近美国同意印度引进以色列生产的预警机,美国和印度的军事
关系好像越来越密切。
万伟:美国已经同意以色列向印度出售预警机,这在过去印巴紧张时期是不可能
实现的。印巴核武器试验后,美国对印巴进行了制裁,而现在因为反恐战争需要,美
国又加快了和印度的军事合作关系。印度与俄罗斯曾经有过亲密的关系,现在又进一
步拉近了与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这样印度得以从这些国家获得许多先进技术。
三联生活周刊:印度为什么能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左右逢源?美国与印度合作的
基础有没有比反恐战争更深刻的原因?
万伟:美国在1995年就成立了美印联合防务政策小组,这标志着美国在冷战后对
南亚政策发生了转变。美国当时的南亚政策是想填补俄罗斯撤出南亚后的真空,但却
没有成功,原因是当时美国政策的重点是强调要防核扩散,而印巴的核试验有悖于美
国当时政策。后来美国为了反恐需要取消对印巴两国的制裁,又改变了对南亚政策,
对印巴区别对待,实际上已经承认了印度的核地位。从美国方面说,目前已经从东北
亚、东亚、东南亚到南亚对中国形成一个圈。美国官方曾经表示,从自己的战略考虑,
美国需要遏制一个不断发展、潜在的对手,这个对手是谁不言而喻。美国如果要遏制
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就涉及到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