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转贴 李昶 文章 学习交往技巧 听话听心 解读人心—第二部分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听话听心
解读人心—第二部分

作者:·李 昶 博士·

以前有句歌词:“最明亮时,也是最迷惘;最繁华时,也是最悲凉。”这句话把人心诠释得很好。笔者见过很多所谓春风得意的人,旁人认为他们很成功,但一旦同他们深谈,你会感觉到他们内心的失落、失望和悲凉。

另外,我想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同某人交流,一下对方就炸了,起强烈的情绪反应。其实,从心理研究上来考虑,是因为这时你触及到了对方的痛处或对方的要害,或对方害怕面对的事。也就是说,这时你可能接近问题的核心了。当然,要说明一下,这里不包括脾气火爆性格、边缘型人格、自恋型人格、狂躁忧郁症以及Asperger综合症。因为这些人大事小事,反正一点就爆炸。

当然,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交流技巧的问题:就算你明白,你看到、接触到问题的实质,但对方这时还不愿面对,那么你还是要给面子(face saving),不要再坚持下去(don’t push further)。因为坚持下去,往往可能会把问题搞糟。

心理学上研究解决矛盾冲突(conflict resolution)就很讲究给面子(face saving)。实际上,如果你想把握好对方的心态,并促进事物向你希望的方向发展,那么你就要给对方留面子,要从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去理解。

中国有句老话,“人心叵测”。这句话很负面,基本上是指人心态变数很大,很黑暗,总是计算他人并含有邪恶的东西。中国人,由于这种文化,多少年来都是基于不相信他人这种价值观,斗过来、斗过去,上至国家主席,下至平民百姓,整死了不少。的确,这种文化下产生的,必然有很多邪恶。

但有意思的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思潮以来,正人君子们总是在批评西方思潮,认为西方思潮中的悲观主义、宿命论以及存在主义思想中的部分极端,即“他人就是地狱”,是西方思潮的核心,是西方生存生活的核心。

我们在西方住久了的人都知道,其实上述思想在西方社会根本不起什么大的影响。西方社会基本上是重视公平公正、慈善关怀的社会。而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那些所谓的共产主义的“同志们”,却互相整人,斗来斗去,你死我活。在那里没有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笔者这里想要说明的是:解读人心,许多时候,不能光听对方的陈述,而要看这陈述后面的支撑其存在的文化基础。

要解读人心的另外重要一点:就是要明白许多人其实是听不进他人意见的。你说了也白说。即便对方与你商讨,如果你听出他老是在反驳你,并且坚持自己的意见,这种言谈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方实际上主意已定,同你谈谈不过是想从你那里得到一些肯定,以证实他的结论或者他想采取的方案是对的罢了。

要解读人心,还有就是要考虑到人的角色扮演。每个人在公众场合和私下的场合,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反差有时是很大的。我们不能就说此人是伪君子。比如说,有一定公众影响力、社会地位的人,他们说话一定是只能说合乎社会大众要求的或遵守一定价值观的话。有时候想说或想做某些事,也是有那贼心没贼胆,想想罢了。

而在私下的场合,这些人在家人朋友面前,如能讲真话,可能又是另一个人了。记得多年前,亲戚中一位长辈,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被官方因“尊重人才”的政策,拉入了官场。人面前一幅尊严。家里人问他这官好不好做,他说:“我是学者,我的精力是放在搞研究上。这官好做,开会时打瞌睡养神,表决时举手赞成,反正我是花瓶走过场,机要员秘书送来的文件,保险柜一锁,取走文件时,来个已圈阅,就完事,这官要是你来当,保准比我当得好。”(当时我还只是大学生)你说,这话能在公开场合说吗?

我们平时判断人,总是希望人的心理行为、情绪,在不同的场合都是衡定一致的。我们以这种希望,来看待理解希望他人。其实,人在不同场合、心境下,心理行为反差可能是很大的。我之所以要反复说明这一点,是因为我希望人们在与人打交道时,把人的心理变数以及情绪行为等不衡定性考虑进去。这样,我们在看待他人,对待他人的失误过失,以及他人的表现不合乎我们的希望时,我们仍然觉得可以理解。

有的人在与他人打交道时,总是喜欢表白自己,喜欢多说。而真正有深度的人,往往喜欢多听,更重视搞明白对方的思想意图是什么。

我自己也在慢慢学。在同他人,尤其是在同同事打交道时,处理一些困难的人际关系时,我发现如果你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说两句争取理解对方的话,如:“最近你缺席多一点,是不是个人或家庭生活中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即便我们之间有些不同意见,大家都是为了团队能协作工作得更好,相信你是为了这一目的。”、 “无论怎样,我再有意见,但底线是我一直认为你是一位很好的工作人员。”这类的话,往往能让对方放下心理防御机制,并开始真诚地同你沟通交流并解决问题。

也有许多时候,我们解读不了人心人性。这时,我们能做的,就只能靠常情常理来判断并做出决定。我也见过少数几位知性的男士、女性,他们想问题的深刻、清晰,为人处事的合理、周到,原则上的公平公正,符合常情常理,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怪不得到头来这类人士会成功。

就像我在别的文章中提到过的,我已经放弃了坏人、好人,坏事、好事的概念,因为我认为其一好坏的标准是人根据自己的利益定的;其二,这世上那来绝对的好与坏,好与坏不过是特定的场合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其三,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有不同的好坏定义,如美国人在全世界到处输出他认可的价值体系,而在不同的文化和环境下,人们的价值可以是不同的。又如老美认为让贝.布托,这位哈佛毕业生,回国执政,就会更有利于美国和西方世界,那你看看如今的巴基斯坦这锅熬坏了的粥,一团乱象。

最后还有,我们在解读人心的时候,如果只从自己的理解和价值体系出发,多半误读人心。真正要理解他人,我们也只能从他人认可的价值、信念的根基部分去理解,也只能从他人的文化来源去把握。如果能这样做,那么我们就可能尽可能减少误读人心人性,降低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就更有可能真正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并解决问题。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谨供参考。原文载于《北美时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情随笔 / 转贴 李昶 文章 学习交往技巧 听话听心 解读人心—第二部分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听话听心
    解读人心—第二部分

    作者:·李 昶 博士·

    以前有句歌词:“最明亮时,也是最迷惘;最繁华时,也是最悲凉。”这句话把人心诠释得很好。笔者见过很多所谓春风得意的人,旁人认为他们很成功,但一旦同他们深谈,你会感觉到他们内心的失落、失望和悲凉。

    另外,我想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同某人交流,一下对方就炸了,起强烈的情绪反应。其实,从心理研究上来考虑,是因为这时你触及到了对方的痛处或对方的要害,或对方害怕面对的事。也就是说,这时你可能接近问题的核心了。当然,要说明一下,这里不包括脾气火爆性格、边缘型人格、自恋型人格、狂躁忧郁症以及Asperger综合症。因为这些人大事小事,反正一点就爆炸。

    当然,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交流技巧的问题:就算你明白,你看到、接触到问题的实质,但对方这时还不愿面对,那么你还是要给面子(face saving),不要再坚持下去(don’t push further)。因为坚持下去,往往可能会把问题搞糟。

    心理学上研究解决矛盾冲突(conflict resolution)就很讲究给面子(face saving)。实际上,如果你想把握好对方的心态,并促进事物向你希望的方向发展,那么你就要给对方留面子,要从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去理解。

    中国有句老话,“人心叵测”。这句话很负面,基本上是指人心态变数很大,很黑暗,总是计算他人并含有邪恶的东西。中国人,由于这种文化,多少年来都是基于不相信他人这种价值观,斗过来、斗过去,上至国家主席,下至平民百姓,整死了不少。的确,这种文化下产生的,必然有很多邪恶。

    但有意思的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思潮以来,正人君子们总是在批评西方思潮,认为西方思潮中的悲观主义、宿命论以及存在主义思想中的部分极端,即“他人就是地狱”,是西方思潮的核心,是西方生存生活的核心。

    我们在西方住久了的人都知道,其实上述思想在西方社会根本不起什么大的影响。西方社会基本上是重视公平公正、慈善关怀的社会。而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那些所谓的共产主义的“同志们”,却互相整人,斗来斗去,你死我活。在那里没有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笔者这里想要说明的是:解读人心,许多时候,不能光听对方的陈述,而要看这陈述后面的支撑其存在的文化基础。

    要解读人心的另外重要一点:就是要明白许多人其实是听不进他人意见的。你说了也白说。即便对方与你商讨,如果你听出他老是在反驳你,并且坚持自己的意见,这种言谈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方实际上主意已定,同你谈谈不过是想从你那里得到一些肯定,以证实他的结论或者他想采取的方案是对的罢了。

    要解读人心,还有就是要考虑到人的角色扮演。每个人在公众场合和私下的场合,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反差有时是很大的。我们不能就说此人是伪君子。比如说,有一定公众影响力、社会地位的人,他们说话一定是只能说合乎社会大众要求的或遵守一定价值观的话。有时候想说或想做某些事,也是有那贼心没贼胆,想想罢了。

    而在私下的场合,这些人在家人朋友面前,如能讲真话,可能又是另一个人了。记得多年前,亲戚中一位长辈,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被官方因“尊重人才”的政策,拉入了官场。人面前一幅尊严。家里人问他这官好不好做,他说:“我是学者,我的精力是放在搞研究上。这官好做,开会时打瞌睡养神,表决时举手赞成,反正我是花瓶走过场,机要员秘书送来的文件,保险柜一锁,取走文件时,来个已圈阅,就完事,这官要是你来当,保准比我当得好。”(当时我还只是大学生)你说,这话能在公开场合说吗?

    我们平时判断人,总是希望人的心理行为、情绪,在不同的场合都是衡定一致的。我们以这种希望,来看待理解希望他人。其实,人在不同场合、心境下,心理行为反差可能是很大的。我之所以要反复说明这一点,是因为我希望人们在与人打交道时,把人的心理变数以及情绪行为等不衡定性考虑进去。这样,我们在看待他人,对待他人的失误过失,以及他人的表现不合乎我们的希望时,我们仍然觉得可以理解。

    有的人在与他人打交道时,总是喜欢表白自己,喜欢多说。而真正有深度的人,往往喜欢多听,更重视搞明白对方的思想意图是什么。

    我自己也在慢慢学。在同他人,尤其是在同同事打交道时,处理一些困难的人际关系时,我发现如果你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说两句争取理解对方的话,如:“最近你缺席多一点,是不是个人或家庭生活中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即便我们之间有些不同意见,大家都是为了团队能协作工作得更好,相信你是为了这一目的。”、 “无论怎样,我再有意见,但底线是我一直认为你是一位很好的工作人员。”这类的话,往往能让对方放下心理防御机制,并开始真诚地同你沟通交流并解决问题。

    也有许多时候,我们解读不了人心人性。这时,我们能做的,就只能靠常情常理来判断并做出决定。我也见过少数几位知性的男士、女性,他们想问题的深刻、清晰,为人处事的合理、周到,原则上的公平公正,符合常情常理,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怪不得到头来这类人士会成功。

    就像我在别的文章中提到过的,我已经放弃了坏人、好人,坏事、好事的概念,因为我认为其一好坏的标准是人根据自己的利益定的;其二,这世上那来绝对的好与坏,好与坏不过是特定的场合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其三,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有不同的好坏定义,如美国人在全世界到处输出他认可的价值体系,而在不同的文化和环境下,人们的价值可以是不同的。又如老美认为让贝.布托,这位哈佛毕业生,回国执政,就会更有利于美国和西方世界,那你看看如今的巴基斯坦这锅熬坏了的粥,一团乱象。

    最后还有,我们在解读人心的时候,如果只从自己的理解和价值体系出发,多半误读人心。真正要理解他人,我们也只能从他人认可的价值、信念的根基部分去理解,也只能从他人的文化来源去把握。如果能这样做,那么我们就可能尽可能减少误读人心人性,降低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就更有可能真正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并解决问题。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谨供参考。原文载于《北美时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who are you?我几乎阅读了李博士的全部文章。现正在读第二遍。
      • ME2 感觉不错所以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