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吴刚到底是什么人呢?(转)
注家大多语焉不详,多半是引用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的说法用来敷衍读者,《杂俎·天咫》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砍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然而这段话并没有提到吴刚的出身家族甚至一个很关键的细节,“学仙”有什么过呢?而那本很重要的可作为原始本证词的“异书”到底又是哪本书呢?
(以下内容,纯属一家之言,作者能保证证据的真实性但不能保证组合分析的正确性,因此姑妄听之。)
段成式所说的异书,应该是指《山海经》。西汉刘秀(向)《上山海经表》说:“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经》者;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就是把《山海经》看作“奇书”。那么吴刚伐月桂的故事应该是根据《山海经》的记载而写成。吴刚,就是《山海经》中的吴权。
吴权的“权”,有“平”的意思。《礼记·王制》:“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义以权之。”权即训平。现在还有“权衡”一词。吴刚又名“吴质”。李贺有诗“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吴质就是吴刚,寒兔就是月宫玉兔(《五经通义》:“月中有兔和蟾蜍”)。《诗经》说得明白:“质,成也;成,平也。”《疏》:“三字同义,故以质为成,以成为平。”因此吴质、吴权是一人,也就是吴刚。在山海经中的吴权出现在《山海经·海内经》的一段记录中:“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殳)始为候;鼓,延始为钟,为乐风。”这里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吴权的妻子阿女缘妇不仅背叛丈夫而且生下私生子的事实。
简单的说吴刚是因为妻子的背叛受到严重打击而离家出走,去陪伴月宫中寂寞的嫦娥,实在显得过于轻率,我们要揭开“学仙有过”中隐藏的真实故事,需要再度深入历史的零散记载中寻找一切可能的线索。
线索之一来自记载中关键人物阿女缘妇的情夫伯陵,此人在上古传说中相当有名,《国语·周语下》说姬周曾与他攀亲,宣称周族皇砒大姜(周大王原妃)是伯陵的后裔。《左传》昭公二十年也提及“有逢伯陵”,说是居住在齐国的部落民。伯陵,姜姓(此似有疑),炎帝胤嗣,原本应当居住在西部边陲地区,后来移居东部。齐地原始居民是爽鸠氏,属东夷鸟图腾族团,和炎帝族姜(羌)姓的羊图腾迥异。《白虎通·五行》:“炎帝者,太阳也。”炎帝就是太阳神。初民各氏族或礼拜太阳,或因受害于旱灾而嫉恨太阳神及其家族。太阳神的后裔伯陵私通或是奸淫了阿女缘妇,就私人而言不过是风流罪过,但因氏族的不同却引起了轩然大波。伯陵的悲惨结局由此产生,《楚辞·天问》中有这样一节“伯林雉经,维其何故?何感(撼)天抑地,夫谁畏惧?”对此节的解释一直颇有争议,没有定论。或者说是晋国太子申生事;或者认为是纣事;或者是指管叔事;不一而足。然而假设在这里的“伯林”就是上文出现过的“伯陵”,则可以根据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对“雉经”的解释(雉经,乃是头枪而悬地也)将屈原的这段话理解为“伯陵啊!你有了偏爱裔孙的太阳神作靠山,对你的罪行进行惩罚的人都会受到报复,你还会惧怕什么呢?”可以推定出这样的故事,学仙外出归来的吴刚知道妻子私通伯陵之后,前往报复,将伯陵以非常残忍的方式杀死,然而伯陵的先祖炎帝为自己的裔孙报复吴刚,将之流配月宫,无休止的砍伐创则复合的桂树,此“撼天抑地”也。因此引来屈原这放浪才人的悲歌和追问。
用以推定这段孽情故事的另一线索来自月宫中蟾蜍和兔子,还记得阿女缘妇所生的三个私生子吗?他们的名字分别是“鼓”、“殳”、“延”。同样是在《楚辞·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玉兔。我们知道在古代,顾、鼓本相通。《诗·商颂·长发》“韦、顾即伐”的韦顾,《汉书·古今人表》就作韦、鼓;《尚书·微子》“我不顾行遁”,《释文》称顾“音鼓”,都是证明。蟾蜍蛤蟆之类,被称为“顾”(鼓),是取它们的叫声,和猫鸭等动物的命名方法是相同的。人们常以“蛙鼓”形容群蛙齐鸣的景象,有僧惟则诗:“树根蛙鼓鸣残雨。”《路史·后纪·四》谈到了阿女缘妇之子鼓,说他的样貌是“兑头而□□”,兑,《韵会》云“直也”,又通锐,由此可知,兑头就是尖头或直头,而□□就是朝天鼻子。这很难不让人想到一幅蟾蜍的样子,同样就很难说鼓和蟾蜍没有关系。
阿女缘妇的另一位私生子殳,《山海经》郭璞注:“音殊”。同兔的读音非常接近,古代或者是可以相通的,殳有可能就是月宫中的菟。至于“延”,现在已经难以考察它的存在。前引《山海经》所载“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鼓是容易理解的,南朝孔稚圭不就把噪闹的蛙声称为“两部鼓吹”吗?(《南齐书·本传》)延的“为乐风”,颇肖似祝融的太子长琴,《山海经·大荒西经》云:“有芒山,有桂山,有徭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摇山,始做乐风。”祝融是上古著名的火神,是太阳神家族的重要成员,那么,太子长琴和伯陵以及伯陵之子延,显然存在较近的血缘关系,前面所提到的三山,正和缘妇所生三子数目相当,其中的桂山,是否和月中桂树有什么关系呢?不得而知,无从可考,但已不能就此否认绝无关系,所以,延的原始神话很难说和月宫神话毫无联系。但是阿女缘妇所生的私生子为什么能进入月宫呢?这一点典籍未曾言及,也或是历代散失甚多,终究无法考证了。
综合以上种种线索,我们可以推证以下的悲剧故事:吴权(刚)学仙离家三年,伯陵(林)为所欲为,登堂入室。吴权归来,发现无家可归,声名尽丧,于是对伯陵进行残忍报复,除却夺妻之恨,其中更有家国对立之仇,伯陵被迫雉经,惹怒其祖太阳神炎帝,流配吴权前往月中伐月桂以为惩罚。吴权独杀伯陵,而未杀阿女缘妇,或因其乃被迫失节心甚悲痛之故,缘妇见夫遭流配,其心内疚,于是遣二子前往以为陪伴,解月宫孤寂之苦。月中顾菟,由此而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注家大多语焉不详,多半是引用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的说法用来敷衍读者,《杂俎·天咫》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砍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然而这段话并没有提到吴刚的出身家族甚至一个很关键的细节,“学仙”有什么过呢?而那本很重要的可作为原始本证词的“异书”到底又是哪本书呢?
(以下内容,纯属一家之言,作者能保证证据的真实性但不能保证组合分析的正确性,因此姑妄听之。)
段成式所说的异书,应该是指《山海经》。西汉刘秀(向)《上山海经表》说:“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经》者;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就是把《山海经》看作“奇书”。那么吴刚伐月桂的故事应该是根据《山海经》的记载而写成。吴刚,就是《山海经》中的吴权。
吴权的“权”,有“平”的意思。《礼记·王制》:“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义以权之。”权即训平。现在还有“权衡”一词。吴刚又名“吴质”。李贺有诗“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吴质就是吴刚,寒兔就是月宫玉兔(《五经通义》:“月中有兔和蟾蜍”)。《诗经》说得明白:“质,成也;成,平也。”《疏》:“三字同义,故以质为成,以成为平。”因此吴质、吴权是一人,也就是吴刚。在山海经中的吴权出现在《山海经·海内经》的一段记录中:“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殳)始为候;鼓,延始为钟,为乐风。”这里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吴权的妻子阿女缘妇不仅背叛丈夫而且生下私生子的事实。
简单的说吴刚是因为妻子的背叛受到严重打击而离家出走,去陪伴月宫中寂寞的嫦娥,实在显得过于轻率,我们要揭开“学仙有过”中隐藏的真实故事,需要再度深入历史的零散记载中寻找一切可能的线索。
线索之一来自记载中关键人物阿女缘妇的情夫伯陵,此人在上古传说中相当有名,《国语·周语下》说姬周曾与他攀亲,宣称周族皇砒大姜(周大王原妃)是伯陵的后裔。《左传》昭公二十年也提及“有逢伯陵”,说是居住在齐国的部落民。伯陵,姜姓(此似有疑),炎帝胤嗣,原本应当居住在西部边陲地区,后来移居东部。齐地原始居民是爽鸠氏,属东夷鸟图腾族团,和炎帝族姜(羌)姓的羊图腾迥异。《白虎通·五行》:“炎帝者,太阳也。”炎帝就是太阳神。初民各氏族或礼拜太阳,或因受害于旱灾而嫉恨太阳神及其家族。太阳神的后裔伯陵私通或是奸淫了阿女缘妇,就私人而言不过是风流罪过,但因氏族的不同却引起了轩然大波。伯陵的悲惨结局由此产生,《楚辞·天问》中有这样一节“伯林雉经,维其何故?何感(撼)天抑地,夫谁畏惧?”对此节的解释一直颇有争议,没有定论。或者说是晋国太子申生事;或者认为是纣事;或者是指管叔事;不一而足。然而假设在这里的“伯林”就是上文出现过的“伯陵”,则可以根据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对“雉经”的解释(雉经,乃是头枪而悬地也)将屈原的这段话理解为“伯陵啊!你有了偏爱裔孙的太阳神作靠山,对你的罪行进行惩罚的人都会受到报复,你还会惧怕什么呢?”可以推定出这样的故事,学仙外出归来的吴刚知道妻子私通伯陵之后,前往报复,将伯陵以非常残忍的方式杀死,然而伯陵的先祖炎帝为自己的裔孙报复吴刚,将之流配月宫,无休止的砍伐创则复合的桂树,此“撼天抑地”也。因此引来屈原这放浪才人的悲歌和追问。
用以推定这段孽情故事的另一线索来自月宫中蟾蜍和兔子,还记得阿女缘妇所生的三个私生子吗?他们的名字分别是“鼓”、“殳”、“延”。同样是在《楚辞·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玉兔。我们知道在古代,顾、鼓本相通。《诗·商颂·长发》“韦、顾即伐”的韦顾,《汉书·古今人表》就作韦、鼓;《尚书·微子》“我不顾行遁”,《释文》称顾“音鼓”,都是证明。蟾蜍蛤蟆之类,被称为“顾”(鼓),是取它们的叫声,和猫鸭等动物的命名方法是相同的。人们常以“蛙鼓”形容群蛙齐鸣的景象,有僧惟则诗:“树根蛙鼓鸣残雨。”《路史·后纪·四》谈到了阿女缘妇之子鼓,说他的样貌是“兑头而□□”,兑,《韵会》云“直也”,又通锐,由此可知,兑头就是尖头或直头,而□□就是朝天鼻子。这很难不让人想到一幅蟾蜍的样子,同样就很难说鼓和蟾蜍没有关系。
阿女缘妇的另一位私生子殳,《山海经》郭璞注:“音殊”。同兔的读音非常接近,古代或者是可以相通的,殳有可能就是月宫中的菟。至于“延”,现在已经难以考察它的存在。前引《山海经》所载“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鼓是容易理解的,南朝孔稚圭不就把噪闹的蛙声称为“两部鼓吹”吗?(《南齐书·本传》)延的“为乐风”,颇肖似祝融的太子长琴,《山海经·大荒西经》云:“有芒山,有桂山,有徭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摇山,始做乐风。”祝融是上古著名的火神,是太阳神家族的重要成员,那么,太子长琴和伯陵以及伯陵之子延,显然存在较近的血缘关系,前面所提到的三山,正和缘妇所生三子数目相当,其中的桂山,是否和月中桂树有什么关系呢?不得而知,无从可考,但已不能就此否认绝无关系,所以,延的原始神话很难说和月宫神话毫无联系。但是阿女缘妇所生的私生子为什么能进入月宫呢?这一点典籍未曾言及,也或是历代散失甚多,终究无法考证了。
综合以上种种线索,我们可以推证以下的悲剧故事:吴权(刚)学仙离家三年,伯陵(林)为所欲为,登堂入室。吴权归来,发现无家可归,声名尽丧,于是对伯陵进行残忍报复,除却夺妻之恨,其中更有家国对立之仇,伯陵被迫雉经,惹怒其祖太阳神炎帝,流配吴权前往月中伐月桂以为惩罚。吴权独杀伯陵,而未杀阿女缘妇,或因其乃被迫失节心甚悲痛之故,缘妇见夫遭流配,其心内疚,于是遣二子前往以为陪伴,解月宫孤寂之苦。月中顾菟,由此而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