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女特务”曾经让多少男人春情荡漾 (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女特务”曾经让多少男人春情荡漾



曾子航



那天作客李静主持的《娱乐麻辣烫》节目,在演播室集体回忆“红色经典”时,现场的两位嘉宾,专栏作家小宝和资深记者何东谈到了一处很有意思的细节,这两位人到中年的老大哥饶有兴致地告诉我们,红色经典盛行的年代,正好赶上他们“春情萌动”的时期,“那个时候激情澎湃,特别憧憬爱情,可是年纪又小,什么都不懂,只好从电影里、书本里找!”可那个年代,漫山遍野全是“红色经典”,既没琼瑶式的言情小说,《魂断蓝桥》《罗马假日》这样的爱情电影也看不着,那怎么解决这“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饥渴症”?何东老师趁机揭密:“那就从红色经典里找哇,什么《艳阳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只要能借到,第一件事儿,先找里面的爱情描写,然后窝上角儿,没事的时候再拿出来反复地看――”小宝老师也是语出惊人:“那个时候看咱们拍的战争片、反特片,你知道最吸引我的是电影里的什么人?女特务――真的,那时候电影里的女特务真漂亮啊!全都梳着大波浪、歪带船形帽、身穿掐腰的美式军服,说话嗲声嗲气!连播新闻都像在吹枕边风,非常媚,非常勾人,再看看电影里的女战士、女支书、女民兵一个个硬朗得跟男人似的,哪有人家女特务招人啊!”
小宝老师的一席话不仅引来何东老师的随声附和,也掀起了演播室内的阵阵笑浪。对于我这个出生在七十年代的年轻人来说,对红色经典的感情自然没有他们那样“刻骨铭心”,我春情萌动的时期,琼瑶亦舒的言情小说、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里面也有随处可见的爱情描写)已大举入侵,当然不会再“如饥似渴”地钻进红色经典里去“发掘”什么爱情,但是小时候也看过不少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情怀的老电影,出乎意料的是,比我年长二十岁左右的小宝老师脑海里残存的“女特务情结”竟也激起了我的共鸣,因为我刚刚发育的时候同样被银幕上无数个“女特务”“腐蚀”过。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大概小学四年级看过的一部经典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好像是孙道临主演的,影片中他扮演的是一位长期战斗在日伪沦陷区的我党地下情报员,具体情节已经不记得了,但里面有个女特务我至今记忆犹新,为什么?没别的,就因为她太漂亮了,一头大波浪下面掩映着一张性感的红唇,说话柔声细气犹如口吐莲花,走起路来苗条的腰肢又好似秋千随风摇摆,用现在时髦的评价,那绝对是玛丽莲梦露的“日伪敌特版”。影片中,孙道临被捕后,这个美丽的尤物还跑到审讯室做“策反”工作,孙道临当然是义正言辞、一口回绝。我当时真佩服革命者的坚强意志,要我面对这样的“性感武器”,早“叛变革命”了!后来《雾都茫茫》里庞敏所饰的那个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千金,解放后潜伏了下来,摇身一变成了总是穿着一双绣花鞋的女特务。在她身上,既有蛇蝎美人的狠毒,又不乏大家闺秀的端庄,也是我儿时记忆长河里一朵难忘的浪花。
《英雄虎胆》里王晓棠扮演的女特务阿兰那就更经典了,和我军打入敌人内部的侦察员曾泰(于洋扮演的)初次见面那场戏,扭着伦巴舞像一阵午后的轻风似的就飘过来了,不知迷倒了当时多少男青年!据说,当时《英雄虎胆》在国内一些大城市上映的时候,有些小年轻就为了看王晓棠跳伦巴这场戏,花了不知多少倍的钱,不止一次地走进电影院,就为了一睹王晓棠的风采!王晓棠尽管后来在《野火春风斗古城》里一人分饰二角,扮演的革命姐妹金环、银环同样光彩夺目,但还是相当一部分观众(尤其是男观众)更念念不忘的还是女特务阿兰。
非常遗憾,与这些像罂粟花般神秘诱人的“女特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绝大多数“红色经典”里的正面女主人公,却始终只见革命的激情,不见儿女的私情;身上不断滋长的是男人的豪气,缺少的偏偏却是女人的秀气——
《红色娘子军》里的吴琼花,从头到尾都是一双燃烧着阶级怒火的眼睛,我们只看到她对敌人南霸天的恨,却感受不到对战友(同时又是男人)洪常青的爱。至于其它老电影里的什么女支书、女战士、女民兵、女飞行员,更是清一色的“铁姑娘”、“雄娘子”——首先从外形看基本上都是“清汤挂面”,跟男同志站在一起,已经不会让人想入非非了,其次性格上都是“直、粗、狠”,不会柔声细语,更拒绝撒娇卖乖,再加上一天到晚就知道“闹革命”“抓敌人”,“爱情生活”“婚姻大事”更是被无形中“判了死缓”(为什么是“死缓”,这些“红色经典”里的革命姐妹也不是将单身进行到底,而是常常会到最后胜利来临之时,在上级组织的关怀之下,莫名其妙地仓促结婚,没有铺垫,没有前戏)
到了八个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年代,不仅未婚女革命者不再恋爱结婚,连已婚者也变得“清心寡欲”,《红灯记》里的英雄人物李玉和正值壮年,虽有家庭,但未娶妻;《杜鹃山》上的柯湘为了一心一意闹革命,丈夫干脆早早让他牺牲了;《沙家浜》里的阿庆嫂好像还有个丈夫,但阿庆已经到上海“跑单帮”去了,根本就没露过面。所以《红灯记》一开头,李奶奶才会劈头告诉李铁梅:“爹不是你的亲爹!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咱们祖孙三代本不是一家人哪!你姓陈,我姓李,你爹他姓张!”诸位看官,您想想,在这“爱情、亲情”都“弹尽粮绝”,只剩下“革命友情之花”竞相开放的年代,虽然散发着“毒素”但女性“第二性征”依然相当明显的“女特务”,能不让“七情六欲”同样十分发达的中国男人迷醉迷倒乃至“迷惑”吗?


附:红色银幕上的女特务
花旗袍、烫头发、高跟鞋;说话浪声浪气,嘴里经常叼着香烟卷;面容妖艳,行为诡秘……这些,似乎组合成了红色银幕上女特务的固定形象,今天我们不妨追随岁月的脚步,对几十年来红色银幕上的著名女特务形象,进行一次粗略的扫描。

贺高英———女秘书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著名演员张瑞芳就在《火的洗礼》中,扮演了一个良心未泯的国民党女特务;无独有偶的是,在四十年代末,话剧演员丹尼主演了根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的《腐蚀》,出饰幡然醒悟的女特务,这大概是早期中国银幕上较为观众所知的女特务形象了。

在新中国影坛,最早出现在银幕上的女特务,大概是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钢铁战士》中,由贺高英扮演试图引诱被俘的我军张排长的国民党情报人员。在影片中,她特意脱掉军装,换上花旗袍,肩披卷头发,足踏高跟鞋,给广大观众留下了女特务形象的最初印记。

王晓棠———阿兰
在八一厂的著名影片《英雄虎胆》中,由著名演员王晓棠扮演的漂亮迷人的女特务阿兰小姐,让广大观众最感兴趣,最为着迷,并至今津津乐道的封之为“中国第一女特务”。阿兰在影片中大跳时髦的“伦巴舞”,她被土匪头子的骚扰,她对于打入匪巢内部的我军侦察科长曾泰的爱恋,以及当发现曾泰的身份后悔恨交织举枪射击时被我军击毙的结局,令人扼腕。阿兰的忧、阿兰的媚,当然还有阿兰的憧憬,在强调政治观念的时代,竟然引起许多观众的同情,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胡敏英———李月桂
在《英雄虎胆》中的另一个女特务、女匪首李月桂,其举手投足间也表演得非常出色。这个角色的扮演者胡敏英,也是八一厂演员,她将李月桂狡猾顽固的性格,出色地展现在银幕上,乃是不多见的女特务形象。此外,1963年她在《夺印》中出饰的反派“烂菜花”,其表演也很有味道。只可惜这样一个有表演才能的演员,在个人婚姻问题上却屡遭不幸,再加上政治运动的反复无常,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刺激,最后在她四十多岁的时候终于不堪心理的重负,自杀身亡。演员本人银幕外的悲剧,恐怕是众多观众想都想不到的。

陆丽珠———柳尼娜
来自河南省郑州市话剧团的著名话剧演员陆丽珠,外表冷艳高雅,气质不凡。她多年来的舞台表演功底,练就了扎实地塑造各类角色的技巧,故被八一厂的著名女导演王苹选中,于1957年在上海开拍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扮演日伪“双料”女特务柳尼娜。作为出镜较多,戏份充足的这一反派角色,陆丽珠把柳尼娜这个交际花出身、先后投靠汪精卫政府和日本情报机关的“双重间谍”,表演的极其富有层次。后来为了这惟一的一部从影之作,陆丽珠在“文革”中身心遭受极大的摧残,吃尽了苦头。造反派们可笑而幼稚的把角色和扮演者简单的“对号入座”,也从另一面说明反派人物柳尼娜的深入人心。
狄梵———八姑
1957年由上海海燕厂拍摄的《羊城暗哨》,是反特片的经典之作。影片中塑造的两个非常突出的女特务形象“八姑”和“梅姨”,尤为令人称道。她们的扮演者分别是狄梵和梁明。

狄梵和梁明早在四十年代就已经从影,两人分别参演过《复活》《水上人家》和《姊妹劫》《腐蚀》等多部故事影片。狄梵精心扮演的“八姑”,不但成为她个人银幕最为光彩的代表作,而且多年来许多老影迷们都还念念不忘,记忆犹新。这主要是因为狄梵并没有简单的按照反派角色的表演套路来束缚自己,没有把角色去“脸谱化”甚至丑化;而是把女特务在妖艳背后一颗冷寂的心,以及她渴望真爱,对打入敌巢的我侦察员王炼的爱恋,和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既狡猾又愚蠢的性格,全部淋漓尽致的表演出来。

同是上影厂的知名演员梁明,以专演“老旦”见长,她出演的女特务“梅姨”,在影片中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以慈眉善目的女佣人身份出现,直到影片结尾处才原形毕露。故此“梅姨”的神秘,先天赋予了这一角色以极大的可塑性。从佣人的朴素着装,到外逃时身穿旗袍,人物性格的变化随着衣饰变化而转化,梁明准确地把握了这一转变,将人物做女佣时的内敛到阴谋破产时的张狂,清晰地表现出来。

姜曼璞———曲曼丽
上影天马厂于1963年拍摄的反映“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的《霓虹灯下的哨兵》,是根据轰动全国的南京前线话剧团演出的同名话剧改编而成。这部影片虽不以反特为主线,但在表现与潜伏特务做斗争的情节上也着墨不少。影片中出现的女特务曲曼丽,主要任务是受特务老K指使,准备爆炸“五一”游园会,制造新上海的社会混乱。前线话剧团的原班人马齐上银幕,女特务的角色也由该剧团的女演员姜曼璞扮演。姜曼璞外形娇媚,肤色白皙,说起话来细语轻声,服装时髦艳丽。女特务主要是以大学生的身份出现,由此开拓了女特务形象的另一种类型。

白玫———李文英
四十年代从影的著名演员白玫,解放后在长影主要从事译制片配音工作。因年龄关系,参演的影片数量屈指可数。1956年,白玫与“英俊小生”王心刚一起联袂主演了反特故事片《静静的山林》,在影片中她扮演的女特务李文英从海外回来,潜入东北某市进行拉拢、腐蚀干部、物色和发展新特务,准备里应外合,共同制造反革命事件。这个女特务外表伪装进步,内心却十分反动,根深蒂固的仇视和反对新生的共和国政权。我侦察员史永光化装特务冯广发,与女特务从接触到相识,全面了解到特务集团的活动线索,最后配合公安部门将空投特务和潜伏特务一网打尽。可贵的是,白玫在塑造这个女特务形象上,首先把女性特有的柔情表演得丝丝入扣,她在与分离多年的幼子相见时所流露出的母爱情怀,真实自然,也是这个人物的亮点。而白玫在与男主角王心刚的对手戏中,又把一个女人的柔情蜜意,表演得非常得体到位。应该说,白玫演的李文英,一改那种“脸谱化”女特务形象的外在张扬,细腻地显示出一个女演员对角色的渗透力。

叶琳琅———王曼丽
与专演女特务的演员不同,叶琳琅戏路宽阔,擅长喜剧表演,她在《虎穴追踪》里扮演了以粮食局长秘书身份为掩护,窃取情报的女特务。她从不显山露水,直到最后大结局时才原形毕露。叶琳琅的表演循序渐进,不温不火,而且把这一表演特点又延续到另一部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反特片《铁道卫士》中的女特务王曼丽身上。王曼丽是一个潜伏的特务,列宁装,直发型,布单鞋,叶琳琅着重在面部表情上做文章,将人物的阴险狡诈刻画的入木三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谷毓英———假古兰丹姆
以惊险样式和鲜明民族抒情风格见长的反特故事片《冰山上的来客》,故事背景设置在新疆边境线上,由边防军战士寻找昔日恋人为主线,引发出甄别真假古兰丹姆的悬念。影片在反特“另类”区域的成功尝试和突出的艺术特点,使其成为同类题材电影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假古兰丹姆的扮演者是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谷毓英,长相很有少数民族特点,其实她是汉族人。她在影片中演绎的女主角,是一个身穿民族服饰的女特务,主要通过夸张的形体动作和复杂的面部表情,完成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后来,谷毓英也仅仅参演了《天山歌声》等为数很少的几部影片,八十年代初中期就已经移居国外。

红冰———徐英
被誉为“文革”前十七年三部优秀反特故事片之一的《跟踪追击》,是一部综合了许多题材虚构的影片,描写了广州市公安局挫败潜伏特务在国庆节炸毁电厂的故事。影片刻意安排了一个戏分很重的女特务徐英,她作为与境外特务接头的联络人,一直贯穿在故事情节的中心,珠影厂资深演员红冰凭借扎实的演技,将徐英外表友善、内心阴毒的双重心理,表现的细腻而赋有层次,堪称众多女特务形象中的银幕代表。

凌元———于黄氏
在经过漫长的十年浩劫之后,中国电影迎来了复兴的春天。197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反特故事片《黑三角》,又让广大观众惊喜的看到了久违多年的反特片。尽管现在看这部影片有许多公式化、概念化的缺憾,但是,许多观众至今对影片中出现的女特务———卖冰棍的老太太于黄氏过目不忘。的确,这样一个潜伏下来的平民化装扮的暗藏敌人,与几十年来银幕上固有的妖魔化女特务相比,显得格外新颖独特。

女特务绝大多数时间还是以慈祥和善的普通街坊大妈的形象出现。其中,演员朴实无华的表演风格,则成为角色成功的关键因素。她的扮演者,就是曾经在《平原游击队》和《锦上添花》等许多电影中扮演慈祥老太太的著名演员凌元。而这个女特务角色,则是凌元演艺生涯中最为突出的银幕代表作品之一。

尽管时间跨越多年,许多扮演女特务的演员都已谢世,但其银幕形象的独特魅力,都将她们永远留存在反特故事影片的胶片中,同时,也深深印刻在广大观众的心中……

一点补充:
师伟——方丽(《秘密图纸》)
莽一萍——女特务(《虎穴追综》)
为外国女特务配音:
向隽殊——吕春玉(《看不见的战线》)
于蓝——肖特(或米尔娜,《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人民网)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休闲娱乐 / [转贴]国内主旋律影片里的50个常规套路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1、 首长的警卫员总是不安心警卫工作,要求下连队,最后牺牲;
      2、 连长称战士一般叫“机灵鬼”;团长称战士一般叫“小鬼”,师长以上的首长称下级一般叫“冒失鬼”;
      3、 在连队里,支部书记一般是炊事班长;
      4、 连长一般不太识字,指导员一般是知识分子,炊事班长一般参加过长征
      5、 连里开支部会讨论的一般是违背上级命令的事情
      6、 违背上级命令的行为一般是正确的
      7、 只要提出上、中、下三策,一般选择的都是下策
      8、 敌人飞机轰炸后,一般会有个战士说“他妈的,有本事你下来呀”
      9、 反腐败反掉的人一般都是自己的恩人
      10、刑警队长的爱人一般是下岗职工
      11、在部队上谈恋爱的定情物一般是钢笔
      12、连长不听指导员的话,要和敌人硬拼,高喊“冲啊”,指导员正要拉住他,突然会有一发炮弹落下来把指导员炸伤,然后连长跺脚命令撤退。
      13、战士发牢骚一般是因为进不了突击队
      14、打了胜仗,遇见首长,战士会高兴地说:“首长,这下我明白了”,首长会问:“小鬼,你明白什么了?”,战士说:“还是首长正确。”
      15、首长和小鬼休息时下象棋,首长一般要耍赖,小鬼不许耍。
      16、新媳妇经常喜欢和小战士打情骂俏
      17、深夜,小鬼经常撅着嘴进领导的房间,说:“首长,我对你有意见。”,领导放下笔,说:“哦,什么意见?”小鬼说:“晚饭都热了三遍了,你一口都不吃。”
      18、警卫员不认识首长不准首长进门,一般都会被表扬成忠于职守
      19、一般说“打完这仗我请客“的人当中一定会牺牲一个
      20、清官的孩子一般都在上学,贪官的孩子一般都在做生意
      21、说“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时,这句话一般是正确的,但不被采纳
      22、我军抓住逃兵后,一般都是先责备他走的时候没打招呼,然后发几块大洋作路费
      23、会师的地方一般是一座桥
      24、电影里的记者全是年轻漂亮的女人
      25、女记者可以随时随地采访各级首长,首长从不拒绝
      26、女记者一般会爱上一个清官,清官也爱她,但清官又有老婆
      27、清官上任第一天一般都会被认错,以为是来上访的
      28、清官到一个单位上任,就意味着这个单位的人要倒霉了
      29、贪官和人谈事一般是边按摩边谈
      30、刑警队里一定会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警察
      31、女警察一般会爱上一个离过婚的警察
      32、女警察和谁假扮情侣,一般就会最终嫁给谁
      33、刑警队里怪话最多的那个警察一般都是最厉害的,但很可能会牺牲
      34、新公安局长上任的两天之内,一般就要发生惊天大案
      35、女记者问领导的最后一个问题一定是关于私生活的
      36、贪官的身体一般都很好,清官一般病比较多
      37、清官生病第一个知道的一般是他的孩子
      38、警察家里人生病一般都是案情最紧张的时候
      39、两个老同学同时当官,其中一个一定会腐败
      40、一般只有黑社会老大才咨询律师法律问题
      41、贪官一般家里比较和睦,清官家里经常闹矛盾
      42、离家出走一般发生在夜里,找到人的时候一般下着大雨
      43、清官一般记不住结婚纪念日、老婆孩子及自己的生日、家长座谈会之类的事情,但会记得某个下属的生日,贪官则相反。
      44、清官的孩子如果是男孩学习会很不好,如果是女孩会很懂事
      45、贪官的孩子如果是男的会和他一起腐败,如果是女的会远走他乡
      46、刑警队长只要去开家长座谈会就会被老师骂
      47、清官的前妻一般是成功人士或海归
      48、清官的前妻一般会到清官任职的城市来投资
      49、清官的前妻一般比现在的妻子要优秀得多
      50、清官的前妻总会在最关键的时候帮前夫一把,然后离开这个城市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hahaha, well, all these familiar stories now become blurry, long time ago, far far away
    • 哈哈,不禁让我让我想起来小时候看的革命题材电影,烈士牺牲前,如果还没入党,一定要用颤抖的手交出沾血的入党申请书,如果已经是党员,一定不能忘记掏出随身的银元交党费
    • 呵呵,想想还真是!42、离家出走一般发生在夜里,找到人的时候一般下着大雨
    • 好莱坞电影俗套《Bigger-Little-Book-Hollywood-Cliches》:
      • 不错,
    • 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看的电影不少啊,呵呵
    • 忍辱负重的苦衷一定会被当事人在门外听到,然后尽释前嫌,痛哭流涕,坐上出租车去赶飞机,在最后一秒把人丛登机口留下,拥抱~~~~~~~~~~~
    • 好人如果咳嗽,肯定会咳出血来。他会使劲遮掩但仍会被亲人/同志发现。
      • 女人如果怀孕,一定会哇哇大吐;女人如果生孩子,一定是痛不欲生地难产。
    • 主旋律共军打国军影片中的若干套路(欢迎补充)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共军军官挥一下手枪,喊:“同志们,跟我上!"
      国军军官会用手枪顶一下歪帽子,喊:“弟兄们,给我顶住!”

      共军士兵中枪后坚挺3秒中后捂着胸部,用步枪撑着,慢慢蹲下。
      国军士兵中枪后都是一头栽倒在地。

      国军士兵被俘后一般都向共军士兵要烟抽。
      共军士兵被俘后都是双手被绑在后面,边挣扎,边破口大骂。

      国军士兵战后休息都是赌钱、抽烟,搞得满屋子乌烟瘴气。
      共军士兵战后休息都是捧本书,靠着墙角,拿个馒头,看得津津有味,恰巧被首长碰到,首长摸一下士兵的头,然后夸奖几句。

      国军女特务都穿高帮靴子,共军女士兵都会唱民歌、打手枪。

      共军军官一般会手把手教女兵瞄靶子,打手枪,国军军官会和漂亮的女特务打情骂俏.

      战斗快结束时,共军军官会抱着快死去的警卫员大哭,国军军官会和自己警卫员互换衣服,准备逃跑。

      共军军官临死前要交党费,国军军官临死前要掏出怀表。
      “老头,老东西,小孩,小娘们儿”这一般是国军见到老百姓时对他们的称呼,紧接着一般后面跟着“见到×××了没有?“或者”站住,别跑,再跑就开枪了”之类的话,当然一般得到的反映也是消极的。
      “老人家,老乡,小朋友,大嫂”都是共军见到百姓的称呼,后面紧接着一般是“跟您打听一件事”或者自报家门“我们是××××军,是咱穷苦人的队伍”之类的话。

      国军军官对下级生气一般会说“老子枪毙了你”
      共军军官对下级生气一般会说“乱弹琴”

      国军高级将领开会,一般都是围着一长方形的会议桌,气氛严肃紧张,尤其是在会议的主持人从幕后进入的一刹那,与会人员会象弹簧一样齐刷刷的起立立正,而当这位主持人口中提到“蒋委员长命令”,这帮人又会被弹起来
      共军高级将领则象是唠家常,一帮人散坐在屋子里,有说有笑,会议的主持人也就是首长往往会先让大家各抒己见,但其实人家早就胸有成竹,最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一言定江山,当然下级的一致拥护统一意见这样的“民主”镜头还是不能少的

      共军往往用柳条或野草编织成伪装帽戴在头上,显得很威风,而从未见过国军戴过这东西,小的时候我们一群小孩子对这个问题给出的解释是:国军太笨了,不会编这东西,现在想想其实连张嘎都会编,唉!

      手榴弹好像是只有共军才装备并经常使用的主要武器,用来对付国军的固定目标最为有效。

      炸碉堡、炮楼、工事也是共军的专利,一般也只有这些东西才能给共军造成一定的伤亡,最终完成爆破任务的往往是剧情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甚至也有象《董存瑞》这样整部影片就是为了那几秒钟作铺垫的电影

      共军撤退的时候一般士兵们都不理解,不想撤,军官要开导“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进,现在要撤退""战争的胜利不是看一城一地的得失"
      国军撤退的时候都是军官喊"tmd,给我撤"然后官兵一起狼狈逃窜

      共军打了败仗,一般是政委不在,或者政委生病,要不军事主管不听政委的。


      共军的播音员,声音字正腔圆,有北地之音。

      国军播音员分外妖饶,有上海之音。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国军女特务都穿高帮靴子,共军女士兵都会唱民歌、打手枪。共军军官一般会手把手教女兵瞄靶子,打手枪,国军军官会和漂亮的女特务打情骂俏.” ----- 笑翻了!
        • 还是是国军的女特务好
          • “女特务”曾经让多少男人春情荡漾 (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女特务”曾经让多少男人春情荡漾



            曾子航



            那天作客李静主持的《娱乐麻辣烫》节目,在演播室集体回忆“红色经典”时,现场的两位嘉宾,专栏作家小宝和资深记者何东谈到了一处很有意思的细节,这两位人到中年的老大哥饶有兴致地告诉我们,红色经典盛行的年代,正好赶上他们“春情萌动”的时期,“那个时候激情澎湃,特别憧憬爱情,可是年纪又小,什么都不懂,只好从电影里、书本里找!”可那个年代,漫山遍野全是“红色经典”,既没琼瑶式的言情小说,《魂断蓝桥》《罗马假日》这样的爱情电影也看不着,那怎么解决这“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饥渴症”?何东老师趁机揭密:“那就从红色经典里找哇,什么《艳阳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只要能借到,第一件事儿,先找里面的爱情描写,然后窝上角儿,没事的时候再拿出来反复地看――”小宝老师也是语出惊人:“那个时候看咱们拍的战争片、反特片,你知道最吸引我的是电影里的什么人?女特务――真的,那时候电影里的女特务真漂亮啊!全都梳着大波浪、歪带船形帽、身穿掐腰的美式军服,说话嗲声嗲气!连播新闻都像在吹枕边风,非常媚,非常勾人,再看看电影里的女战士、女支书、女民兵一个个硬朗得跟男人似的,哪有人家女特务招人啊!”
            小宝老师的一席话不仅引来何东老师的随声附和,也掀起了演播室内的阵阵笑浪。对于我这个出生在七十年代的年轻人来说,对红色经典的感情自然没有他们那样“刻骨铭心”,我春情萌动的时期,琼瑶亦舒的言情小说、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里面也有随处可见的爱情描写)已大举入侵,当然不会再“如饥似渴”地钻进红色经典里去“发掘”什么爱情,但是小时候也看过不少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情怀的老电影,出乎意料的是,比我年长二十岁左右的小宝老师脑海里残存的“女特务情结”竟也激起了我的共鸣,因为我刚刚发育的时候同样被银幕上无数个“女特务”“腐蚀”过。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大概小学四年级看过的一部经典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好像是孙道临主演的,影片中他扮演的是一位长期战斗在日伪沦陷区的我党地下情报员,具体情节已经不记得了,但里面有个女特务我至今记忆犹新,为什么?没别的,就因为她太漂亮了,一头大波浪下面掩映着一张性感的红唇,说话柔声细气犹如口吐莲花,走起路来苗条的腰肢又好似秋千随风摇摆,用现在时髦的评价,那绝对是玛丽莲梦露的“日伪敌特版”。影片中,孙道临被捕后,这个美丽的尤物还跑到审讯室做“策反”工作,孙道临当然是义正言辞、一口回绝。我当时真佩服革命者的坚强意志,要我面对这样的“性感武器”,早“叛变革命”了!后来《雾都茫茫》里庞敏所饰的那个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千金,解放后潜伏了下来,摇身一变成了总是穿着一双绣花鞋的女特务。在她身上,既有蛇蝎美人的狠毒,又不乏大家闺秀的端庄,也是我儿时记忆长河里一朵难忘的浪花。
            《英雄虎胆》里王晓棠扮演的女特务阿兰那就更经典了,和我军打入敌人内部的侦察员曾泰(于洋扮演的)初次见面那场戏,扭着伦巴舞像一阵午后的轻风似的就飘过来了,不知迷倒了当时多少男青年!据说,当时《英雄虎胆》在国内一些大城市上映的时候,有些小年轻就为了看王晓棠跳伦巴这场戏,花了不知多少倍的钱,不止一次地走进电影院,就为了一睹王晓棠的风采!王晓棠尽管后来在《野火春风斗古城》里一人分饰二角,扮演的革命姐妹金环、银环同样光彩夺目,但还是相当一部分观众(尤其是男观众)更念念不忘的还是女特务阿兰。
            非常遗憾,与这些像罂粟花般神秘诱人的“女特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绝大多数“红色经典”里的正面女主人公,却始终只见革命的激情,不见儿女的私情;身上不断滋长的是男人的豪气,缺少的偏偏却是女人的秀气——
            《红色娘子军》里的吴琼花,从头到尾都是一双燃烧着阶级怒火的眼睛,我们只看到她对敌人南霸天的恨,却感受不到对战友(同时又是男人)洪常青的爱。至于其它老电影里的什么女支书、女战士、女民兵、女飞行员,更是清一色的“铁姑娘”、“雄娘子”——首先从外形看基本上都是“清汤挂面”,跟男同志站在一起,已经不会让人想入非非了,其次性格上都是“直、粗、狠”,不会柔声细语,更拒绝撒娇卖乖,再加上一天到晚就知道“闹革命”“抓敌人”,“爱情生活”“婚姻大事”更是被无形中“判了死缓”(为什么是“死缓”,这些“红色经典”里的革命姐妹也不是将单身进行到底,而是常常会到最后胜利来临之时,在上级组织的关怀之下,莫名其妙地仓促结婚,没有铺垫,没有前戏)
            到了八个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年代,不仅未婚女革命者不再恋爱结婚,连已婚者也变得“清心寡欲”,《红灯记》里的英雄人物李玉和正值壮年,虽有家庭,但未娶妻;《杜鹃山》上的柯湘为了一心一意闹革命,丈夫干脆早早让他牺牲了;《沙家浜》里的阿庆嫂好像还有个丈夫,但阿庆已经到上海“跑单帮”去了,根本就没露过面。所以《红灯记》一开头,李奶奶才会劈头告诉李铁梅:“爹不是你的亲爹!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咱们祖孙三代本不是一家人哪!你姓陈,我姓李,你爹他姓张!”诸位看官,您想想,在这“爱情、亲情”都“弹尽粮绝”,只剩下“革命友情之花”竞相开放的年代,虽然散发着“毒素”但女性“第二性征”依然相当明显的“女特务”,能不让“七情六欲”同样十分发达的中国男人迷醉迷倒乃至“迷惑”吗?


            附:红色银幕上的女特务
            花旗袍、烫头发、高跟鞋;说话浪声浪气,嘴里经常叼着香烟卷;面容妖艳,行为诡秘……这些,似乎组合成了红色银幕上女特务的固定形象,今天我们不妨追随岁月的脚步,对几十年来红色银幕上的著名女特务形象,进行一次粗略的扫描。

            贺高英———女秘书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著名演员张瑞芳就在《火的洗礼》中,扮演了一个良心未泯的国民党女特务;无独有偶的是,在四十年代末,话剧演员丹尼主演了根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的《腐蚀》,出饰幡然醒悟的女特务,这大概是早期中国银幕上较为观众所知的女特务形象了。

            在新中国影坛,最早出现在银幕上的女特务,大概是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钢铁战士》中,由贺高英扮演试图引诱被俘的我军张排长的国民党情报人员。在影片中,她特意脱掉军装,换上花旗袍,肩披卷头发,足踏高跟鞋,给广大观众留下了女特务形象的最初印记。

            王晓棠———阿兰
            在八一厂的著名影片《英雄虎胆》中,由著名演员王晓棠扮演的漂亮迷人的女特务阿兰小姐,让广大观众最感兴趣,最为着迷,并至今津津乐道的封之为“中国第一女特务”。阿兰在影片中大跳时髦的“伦巴舞”,她被土匪头子的骚扰,她对于打入匪巢内部的我军侦察科长曾泰的爱恋,以及当发现曾泰的身份后悔恨交织举枪射击时被我军击毙的结局,令人扼腕。阿兰的忧、阿兰的媚,当然还有阿兰的憧憬,在强调政治观念的时代,竟然引起许多观众的同情,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胡敏英———李月桂
            在《英雄虎胆》中的另一个女特务、女匪首李月桂,其举手投足间也表演得非常出色。这个角色的扮演者胡敏英,也是八一厂演员,她将李月桂狡猾顽固的性格,出色地展现在银幕上,乃是不多见的女特务形象。此外,1963年她在《夺印》中出饰的反派“烂菜花”,其表演也很有味道。只可惜这样一个有表演才能的演员,在个人婚姻问题上却屡遭不幸,再加上政治运动的反复无常,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刺激,最后在她四十多岁的时候终于不堪心理的重负,自杀身亡。演员本人银幕外的悲剧,恐怕是众多观众想都想不到的。

            陆丽珠———柳尼娜
            来自河南省郑州市话剧团的著名话剧演员陆丽珠,外表冷艳高雅,气质不凡。她多年来的舞台表演功底,练就了扎实地塑造各类角色的技巧,故被八一厂的著名女导演王苹选中,于1957年在上海开拍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扮演日伪“双料”女特务柳尼娜。作为出镜较多,戏份充足的这一反派角色,陆丽珠把柳尼娜这个交际花出身、先后投靠汪精卫政府和日本情报机关的“双重间谍”,表演的极其富有层次。后来为了这惟一的一部从影之作,陆丽珠在“文革”中身心遭受极大的摧残,吃尽了苦头。造反派们可笑而幼稚的把角色和扮演者简单的“对号入座”,也从另一面说明反派人物柳尼娜的深入人心。
            狄梵———八姑
            1957年由上海海燕厂拍摄的《羊城暗哨》,是反特片的经典之作。影片中塑造的两个非常突出的女特务形象“八姑”和“梅姨”,尤为令人称道。她们的扮演者分别是狄梵和梁明。

            狄梵和梁明早在四十年代就已经从影,两人分别参演过《复活》《水上人家》和《姊妹劫》《腐蚀》等多部故事影片。狄梵精心扮演的“八姑”,不但成为她个人银幕最为光彩的代表作,而且多年来许多老影迷们都还念念不忘,记忆犹新。这主要是因为狄梵并没有简单的按照反派角色的表演套路来束缚自己,没有把角色去“脸谱化”甚至丑化;而是把女特务在妖艳背后一颗冷寂的心,以及她渴望真爱,对打入敌巢的我侦察员王炼的爱恋,和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既狡猾又愚蠢的性格,全部淋漓尽致的表演出来。

            同是上影厂的知名演员梁明,以专演“老旦”见长,她出演的女特务“梅姨”,在影片中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以慈眉善目的女佣人身份出现,直到影片结尾处才原形毕露。故此“梅姨”的神秘,先天赋予了这一角色以极大的可塑性。从佣人的朴素着装,到外逃时身穿旗袍,人物性格的变化随着衣饰变化而转化,梁明准确地把握了这一转变,将人物做女佣时的内敛到阴谋破产时的张狂,清晰地表现出来。

            姜曼璞———曲曼丽
            上影天马厂于1963年拍摄的反映“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的《霓虹灯下的哨兵》,是根据轰动全国的南京前线话剧团演出的同名话剧改编而成。这部影片虽不以反特为主线,但在表现与潜伏特务做斗争的情节上也着墨不少。影片中出现的女特务曲曼丽,主要任务是受特务老K指使,准备爆炸“五一”游园会,制造新上海的社会混乱。前线话剧团的原班人马齐上银幕,女特务的角色也由该剧团的女演员姜曼璞扮演。姜曼璞外形娇媚,肤色白皙,说起话来细语轻声,服装时髦艳丽。女特务主要是以大学生的身份出现,由此开拓了女特务形象的另一种类型。

            白玫———李文英
            四十年代从影的著名演员白玫,解放后在长影主要从事译制片配音工作。因年龄关系,参演的影片数量屈指可数。1956年,白玫与“英俊小生”王心刚一起联袂主演了反特故事片《静静的山林》,在影片中她扮演的女特务李文英从海外回来,潜入东北某市进行拉拢、腐蚀干部、物色和发展新特务,准备里应外合,共同制造反革命事件。这个女特务外表伪装进步,内心却十分反动,根深蒂固的仇视和反对新生的共和国政权。我侦察员史永光化装特务冯广发,与女特务从接触到相识,全面了解到特务集团的活动线索,最后配合公安部门将空投特务和潜伏特务一网打尽。可贵的是,白玫在塑造这个女特务形象上,首先把女性特有的柔情表演得丝丝入扣,她在与分离多年的幼子相见时所流露出的母爱情怀,真实自然,也是这个人物的亮点。而白玫在与男主角王心刚的对手戏中,又把一个女人的柔情蜜意,表演得非常得体到位。应该说,白玫演的李文英,一改那种“脸谱化”女特务形象的外在张扬,细腻地显示出一个女演员对角色的渗透力。

            叶琳琅———王曼丽
            与专演女特务的演员不同,叶琳琅戏路宽阔,擅长喜剧表演,她在《虎穴追踪》里扮演了以粮食局长秘书身份为掩护,窃取情报的女特务。她从不显山露水,直到最后大结局时才原形毕露。叶琳琅的表演循序渐进,不温不火,而且把这一表演特点又延续到另一部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反特片《铁道卫士》中的女特务王曼丽身上。王曼丽是一个潜伏的特务,列宁装,直发型,布单鞋,叶琳琅着重在面部表情上做文章,将人物的阴险狡诈刻画的入木三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谷毓英———假古兰丹姆
            以惊险样式和鲜明民族抒情风格见长的反特故事片《冰山上的来客》,故事背景设置在新疆边境线上,由边防军战士寻找昔日恋人为主线,引发出甄别真假古兰丹姆的悬念。影片在反特“另类”区域的成功尝试和突出的艺术特点,使其成为同类题材电影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假古兰丹姆的扮演者是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谷毓英,长相很有少数民族特点,其实她是汉族人。她在影片中演绎的女主角,是一个身穿民族服饰的女特务,主要通过夸张的形体动作和复杂的面部表情,完成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后来,谷毓英也仅仅参演了《天山歌声》等为数很少的几部影片,八十年代初中期就已经移居国外。

            红冰———徐英
            被誉为“文革”前十七年三部优秀反特故事片之一的《跟踪追击》,是一部综合了许多题材虚构的影片,描写了广州市公安局挫败潜伏特务在国庆节炸毁电厂的故事。影片刻意安排了一个戏分很重的女特务徐英,她作为与境外特务接头的联络人,一直贯穿在故事情节的中心,珠影厂资深演员红冰凭借扎实的演技,将徐英外表友善、内心阴毒的双重心理,表现的细腻而赋有层次,堪称众多女特务形象中的银幕代表。

            凌元———于黄氏
            在经过漫长的十年浩劫之后,中国电影迎来了复兴的春天。197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反特故事片《黑三角》,又让广大观众惊喜的看到了久违多年的反特片。尽管现在看这部影片有许多公式化、概念化的缺憾,但是,许多观众至今对影片中出现的女特务———卖冰棍的老太太于黄氏过目不忘。的确,这样一个潜伏下来的平民化装扮的暗藏敌人,与几十年来银幕上固有的妖魔化女特务相比,显得格外新颖独特。

            女特务绝大多数时间还是以慈祥和善的普通街坊大妈的形象出现。其中,演员朴实无华的表演风格,则成为角色成功的关键因素。她的扮演者,就是曾经在《平原游击队》和《锦上添花》等许多电影中扮演慈祥老太太的著名演员凌元。而这个女特务角色,则是凌元演艺生涯中最为突出的银幕代表作品之一。

            尽管时间跨越多年,许多扮演女特务的演员都已谢世,但其银幕形象的独特魅力,都将她们永远留存在反特故事影片的胶片中,同时,也深深印刻在广大观众的心中……

            一点补充:
            师伟——方丽(《秘密图纸》)
            莽一萍——女特务(《虎穴追综》)
            为外国女特务配音:
            向隽殊——吕春玉(《看不见的战线》)
            于蓝——肖特(或米尔娜,《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人民网)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